2月8日,固态电池概念股再度大涨,珈伟新能20CM封板,德尔股份涨超13%,金龙羽、新纶新材涨停,翔丰华、瑞泰新材、赣锋锂业等大幅拉升。
消息上,2月7日,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宣布,其在固态动力领域获新突破,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此外,据日产汽车高级副总裁David Moss日前受访时表示,公司有望在2025年前实现固态电池的限量试点生产,在2026年前完成初始技术的工程设计,并在2028年前推出第一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版电动汽车。
事实上,近期固态电池动作不断。
据起点锂电1月26日消息,宝马集团近日在公告中表示,将与美国初创公司Solid Power启动下一阶段全固态电池的联合研发,并在其自己的电池制造中心(CMCC)采用Solid Power的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进而朝着长远目标――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迈进。
据悉,Solid Power将在2023年向宝马集团交付全尺寸的汽车电池用于测试,第一辆采用全固态电池的宝马原型车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2030年之前将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
去年晚些时候,固态电池制造商辉能科技正考虑投资80亿美元新建超级工厂。该工厂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家进入量产供应的固态电池工厂。
固态电池有望彻底解决里程焦虑
资料显示,固态电池就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上,固态锂电池和传统的锂电池并无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为固态,相当于锂离子迁移的场所转到了固态的电解质中。
产业链方面,固态电池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大致相似,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中上游的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不同,在正极方面几乎一致。
固态电池由于能在根本上提升两大核心性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动力锂电技术。
半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光大证券指出,出于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电池的追求,各国企业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加注研发固态电池,但全固态电池还有离子电导率低导致性能变差、成本高昂等缺点有待解决,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尚需5-10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同时表示,半固态电池(内部含有少量电解液)由于高安全性、长寿命与良好的经济性,成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产品。
事实上,半固态电池层面,目前已有企业实现量产装车,并将于2023放量。
2022年12月15日,东风集团股份旗下岚图汽车推出的岚图追光采用自研的“云母”电池系统,搭载的82kWh电池包采用了行业首个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岚图汽车方面称这是业内首搭半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11月24日,卫蓝新能源宣布车规级半固态动力电芯下线,将首先搭载在蔚来ET7车型上。搭载这款半固态电池的蔚来ET7预计2023年上半年交付,其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更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此前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有半固态产品实现量产装车。
另外清陶能源产品也将搭载于哪吒U中,与上汽合作车型预计于2023年实现落地;广汽埃安则与赣锋锂业形成强强联合;吉利同样不甘人后,已与卫蓝新能源成立固态电池研发团队。
光大证券预计,2023年会有一批领先的半固态电池企业逐渐发布车规级电池,预计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转折点会在2024~2025年,2030年全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
半固态将推动这些关键材料体系创新
据光大证券研报,从终局来看,固态电池会是锂电池的最终迭代产品,其对锂电池中游产业链的格局影响较大,固态电解质的应用将会取代隔膜以及电解液环节。
而作为过渡阶段的半固态电池供应链与现有供应链重合度很高,仍需隔膜、电解液,此外增加了固态电解质涂层、原位固态化锂盐等材料,例如锂镧锆氧(LLZO)、磷酸钛铝锂(LATP)、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新型锂盐等增量材料供应链。
光大证券表示,总体来看半固态将推动新型添加剂、复合涂层隔膜、凝胶态电解质、高性能正负极等关键材料体系的创新,可关注这些增量材料供应链及其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