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何突然缺钱了?

沧海一土狗
央行短期资金池快速膨胀背后,反映了两个事实:必要超储率快速恢复正常和信贷投放速度较快。总的来说,经济恢复快,银行缺钱了

引子

一般来说,央行会通过投放OMO的方式,做一个短期资金池,来应对市场的临时超储需求 。

以本次春节为例,央行为了应对春节长假,把短期资金池的峰值规模拉到了2.2万亿

春节过后,央行又开始了逆向的常规操作——收缩短期资金池,然而,诡异的是,当短期资金池规模收缩到8000亿时,银行间资金快速收紧,银行间7天的加权平均利率迅速升高到2.4%+的水平。

在2月8日,央行不得不临时性净投放了4860亿,把短期资金池的规模提高至1.2万亿。奇怪的是,资金利率依然在上行。 要知道近期并没有任何临时性的扰动因素,这只能说明系统内部有不少的资金缺口。 那么,这个资金缺口是怎么来的呢?缺口的规模又有多大呢?这篇文章主要讨论这个问题。

经济复苏推动必要超储率上升

从2月8日的资金面来看,系统的缺口至少大于1.2万亿,由于乘数效应(ps:大概是十倍)的存在,这么大的缺口并不是增量信贷所能解释的。

所以,我们得在存量上找答案。

在2022年12月9日《经济复苏和利率的关系》中,我们已经给过一个答案了:经济复苏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使得超额储备在银行体系内大幅波动,提高了系统的必要超储率

下图刻画了货币流通速度和必要超储率的关系:

下图刻画了经济活跃度和必要超储率的关系:

不难发现,经济活跃度越高,必要超储率越高,而且,这是一个存量价格上升的逻辑

整个系统的存款规模大概是200万亿的数量级,必要超储率的小幅度上升,就会带来巨大的资金缺口。

去年四季度末,系统的超储率水平是1.5%,但是,它对应了一个十分弱的经济状态。

虽然1.5%很低,但也够用。

但是,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 经济状态正在迅速恢复正常,使得必要超储率跳升。

今天上午(ps:2月9日)央行又净投放了3870亿OMO,把短期资金池提高至1.6万亿。直到下午,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

也就是说,系统的超储率提高至1.5%+0.8%=2.3%之后,资金紧张的局面才得到缓解。

这意味着系统的必要超储率水平已经提高到了很接近2.3%的水平。不难发现,这个水平位于历史的正常水平——2%——附近。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活跃度恢复得很快,必要超储率已经回归正常了

2023年Q1的中长期资金缺口

在2023年1月5日的《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兼论2023年一季度的降准预期》一文中,我们有讨论过:我们的金融系统内嵌了一年2万亿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也就是说,单季度需要5000亿,即25bp的降准。

另外,货币政策的松紧不取决于是否降准或MLF净投放,而是取决于投放的节奏——是提前投放还是滞后投放

于是,2023年一季度中长期资金缺口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必要超储率回归2%的资金缺口——50bp;另一方面是单季度扩表的增量缺口——25bp。总资金缺口在75bp,即1.5万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央行短期资金池的规模扩大至1.6万亿,资金面才转松。

此外,央行短期资金池快速膨胀背后,反映了两个事实:

1、必要超储率快速恢复正常;

2、信贷投放速度较快;

总的来说,就是经济恢复得较快。

结束语

如上图所示,经济已经度过了两个关键点:

1、经济预期扭转,储蓄活化,理财遭遇赎回潮,存单利率快速上行;

2、经济活跃度恢复正常,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必要超储率逐步恢复正常;

再下一个阶段就是,经济进一步活跃,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增加。

当然,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市场在纠结弱复苏还是强复苏,现在不用纠结了——复苏得很好;于是,市场纠结的点转化为以下两点:

1、央行会多大程度满足复苏所带来的资金需求;

2、央行什么时候会把短期资金池置换为降准或MLF净投放;

本文来源:沧海一土狗,原文标题:《复苏的第二阶段——必要超储率回归正常》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