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来“新外援”

入市很早

A股市场在2023年开年后,反常的呈现一种低调的“强势”。

盘中每遇考验,必有大手笔买单经常拉抬。甚至盘整久一点,也会有买盘助力,这和前两年久盘必跌的市场形成鲜明反差。

和这种强势类似的是,开年后沪深股通项下的外资买卖呈现一种净买入状态。

最新的消息是,买入资金除了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外,“中东金主”对中国资产兴趣日渐浓厚。

而且其中的部分机构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A股市场“布局”,至近年,终于成长为一股巨大的资本洪流。

中东主权基金“先期来华”

中东资金最早进入A股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

而出手者是一家中东的主权财富资金——阿布达比投资局。

根据当年的公告,阿布达比投资局于2008年在中国获批成为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成为首家中东QFII机构投资人。

据悉,阿布达比投资局是由阿联酋于1976年建立并持有的国家主权投资基金,负责管理阿联酋的石油储备资金,最新规模达到79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44万亿元。

2011年12月,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拿到QFII资格。这是一家更老牌的中东主权基金,成立于1953年,设立背景是该国为了管理石油收入并降低对单一商品资源依赖。

据悉,截至2021年3月31日,科威特政府投资局资产规模约为6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6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尝鲜”的两家中东机构,位列世界前十大主权财富基金阵营,可见其份量。

近年动作加大

2011年之后,有长达十年之久,A股未有再见到中东地区的新增QFII机构。

直至2021年6月,阿联酋一家名为“AI Mchwar商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私人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88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07亿元。

之后,再有三家主权基金获批QFII资格,依次是沙特社会保险总局、科威特投资办公室、沙特公共投资基金。

到了2022年,两家阿联酋私人投资机构拿到QFII资格。

这还仅仅是申请了QFII资格的中东投资机构,更多低调的外资是在沪深股通机制下入场,并不需要审批。

中东资金“谋划长远”

中东资金的加速入场,或许部分与近年石油价格的上升有关,但更长远的是中国市场和上市公司巨大的市值增长潜力。

这从部分机构坚持从管控更严的QFII渠道入场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端倪。

按照相关规定,QFII机构可投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权益类、债券类、银行间衍生品、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商品期货和部分金融期货、融资融券、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公募基金、转融通等。

这相当程度显示了部分中东机构对中国市场谋划长远。

在此背景下,近期市场再度传出中东投资者寻求进一步增持中国权益资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根据此前相关报道:部分中东国家的投资人有意通过指数型ETF、掉期或低风险的一篮子国企股的方式投资内地股票市场。

负责牵线的卖方机构称:中东投资者人对大市值的中国金融股、中国互联网股,以及中国离岸债抱有兴趣。

此外,一些银行机构亦证实中东资金对投资中国资产的兴趣在增加。香港地区的一线银行人员就表示:近期曾与中东大型基金和企业代表见面,发现他们希望透过香港的股票、债券、直接投资或私募基金等来投资内地资产。

中东资金的“口味”

业内人士对资事堂透露:中东大型基金将中国资产纳入组合有着独特的底层逻辑,即需要对旗下石油美元计价的国民财富进行多元化配置,进一步降低资产波动风险。

因此,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资产成为了中东机构多元化的投资标的。

那么“中东金主”选择中国资产有哪些偏好?

据第三方统计,阿布达比投资局出现在30家A股公司的2022年三季报披露信息中,也就是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阵营,合计持股市值达到95.9亿元人民币。

阿布达比投资局持有多家大市值股票,包括格力电器、东方财富、恒立液压、中国人保、中金公司等。

换言之,这家首个中东背景的QFII机构,有着接近百亿元量级的A股版图。

再来看另一家中东机构科威特投资局的布局。

科威特投资局曾公开表示在中国和远东地区寻找新的机遇,对如下板块非常感兴趣,包括:证券、银行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建设及通讯。

第三方统计证实,科威特政府投资局也持有一定比例的A股公司,超过40亿元规模,持有深圳机场、三棵树、新和成等公司,成长股与价值股兼有。

另外,规模高达3.63万亿人民币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据悉也有涉足A股投资。

这家机构2021年年报披露:海外投资占比近三成。整个资产组合中重点投资了电信科技、房地产、金融服务以及公共事业。 

另据了解,国内大型股票私募淡水泉、高毅资产受托管理部分中东QFII资金等A股账户。这或许是,这些中东资金深入A股的又一支侧翼力量。

此外,中东主权基金在上海、香港等地设有直投团队,对股权私募、二级股票等皆有投资轨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