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周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称,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将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密切跟踪新型疫苗和药物上市进度,提前做好生产供应准备,此外,将继续总结和完善诊疗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对于近期频发的甲流、诺如病毒感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的时期,学校、托幼机构以及集中供餐的集体单位应当重点防控。针对季节性传染病,已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强调,为应对重大疫情,已经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的队伍。对可能发生的其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应急的指挥体系,推进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进行提质扩容。此外,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
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3年多来,我国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密切跟踪新型疫苗和药物上市进度,提前做好生产供应准备
有记者提问,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的生产保供?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回应表示,我们将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常态化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继续坚持日调度机制,指导重点企业合理调整优化生产节奏,强化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指导企业保持规模化生产能力,确保随时响应突发需求。密切跟踪新型疫苗和药物上市进度,提前做好生产供应准备。二是切实提升重点医疗物资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全面提升医疗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推动医药工业发展。
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当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而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保障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
针对季节性传染病,已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近期,有不少的省份出现了像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这些季节性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生,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些季节性传染病,我们已经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像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都要做到应开尽开,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治疗药物,接诊的医生遇到有相关症状患者的时候要加强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因和症状给予积极治疗,来切实保障好就诊的患者的医疗需求。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高发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的时期,重点的防控场所主要是学校、托幼机构以及集中供餐的集体单位。她表示,诺如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主要是良好的手卫生,同时做好个人饮食卫生。比如不喝生水,以及瓜果蔬菜清洗干净,另外尽可能吃已经做熟的蔬菜,烹饪的食物要做到高温煮熟。
对其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应急的指挥体系。二是要推进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三是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进行提质扩容。我们将建立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的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目前,我们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为进一步做好做好重大疫情救治和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的队伍,负责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同时,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推进省、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满足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的需求。通过全方位的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能力,形成我们紧急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
2023年1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9324例
2023年1月(2023年1月1日0时至1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9324例,死亡2158人。其中,甲类传染病未报告发病、死亡病例。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其余20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84750例,报告死亡2158人。
三年来共检疫入境人员1.6亿人次,检出新冠阳性8.2万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表示,三年来,海关坚持“口岸疫情防控海关必坚守”,采取有史以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共检疫入境人员1.6亿人次,检出新冠阳性8.2万例,监测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样本600余万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000余个,坚决筑牢了口岸检疫防线,有效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健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可以总结出五个方面的突出经验。一是健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二是压紧压实“五级书记”防控责任,三是着力加强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服务,四是推动补齐疫情防控短板弱项,五是强化宣传教育和移风易俗。
继续总结和完善诊疗方案
郭燕红表示,病毒从早期的阿尔法、贝塔、伽马到后来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病毒不断变异,收治的策略也在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从早期全部在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治疗,到后来病毒的毒力逐步减弱,轻症患者比例大幅度增加以后,我们将患者分类收治在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等不同功能定位的医院当中,有效的统筹了新冠患者的救治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乙类乙管”过程当中,我们进一步优化收治策略,诊疗方案当中取消了集中隔离收治的要求,多数患者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医院更多的医疗资源用于重症患者的救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和完善诊疗方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海关检出境外输入国内首例XBB.1.9等变异毒株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介绍,当前,全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海关联合疾控部门持续开展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监测,自1月8日“乙类乙管”以来,截至2月26日,海关已累计检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30种,检出国内首例XBB.1.9、XBB.1.9.1和XBL等变异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