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私募机构也在“搭”ETF的“顺风车”了?

雷莹
这是一种很新的“策略”么?

除去蒋锦志、邓晓峰、董承非这样的大佬,私募圈内近期人气最高的就属量化机构的指增产品了。

可不是么?

管理人不凡的出身(海外大型私募)、高精尖的设备(一房间算力设备)、复杂而神秘的投资模型,以及相对平稳、斜斜向右上方延伸的净值曲线——都显示着背后机构的能力。

受交易工具、杠杆倍数、乃至融资成本的限制,公募量化基金的收益通常更“平稳”一些,收费也比私募同行低廉的多。

然而,最近出了一个奇事。

原来私募指数增强产品,不仅是公募量化机构在做,而且其他策略的私募机构可能也在做,而且还投了ETF产品。

这是什么样的策略导致?

私募纷纷投资“搭车”

日前,深圳一只中证500增强策略ETF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截至2023年2月20日,该公募集前十名持有人中,出现了一个私募同行。

这个江苏籍私募机构的产品,也叫“中证500指数增强(1号)”。第三方对其的风格标识为私募、股票策略和量化多头等。

这还真不多见,毕竟私募的收费高于公募,投资者对收益和波动的期望也远高于公募。

这样的投资还真不多见

多个机构同时现身

而且,有心人还发现,这个公募ETF,不止被一个私募机构“搭车(投资)”。

同样是上市公告中,该ETF的第5名和第8名持有人,也是私募基金。

分别是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的FMPM专项私募基金和上海一家机构的新兴成长11期。

从第三方销售平台的标签来观察,FMPM产品为一个多资产策略、宏观策略的私募产品。

新兴成长策略产品则是一个股票投资的产品。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上述三个产品理论上的投资依据可能各不相同。

宏观策略的是从大类资产布局考虑,主观多头策略可能是从股票投资逻辑出发。

500指增ETF年内表现强势

说实话,年初以来,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的公募基金,收益真不错。

简单统计,业内做的最好的有近11个点的收益,相当部分产品的收益率超过9个百分点。这还只是 2个多月时的表现。

这样的收益,一些投资机构愿意持有,可以理解。

私募收益何来?

而相比之下,相关私募机构的收益要更高一些

第三方渠道信息显示兆信500指增私募的年内收益超过13%!比上文提及的所有500指增公募基金的收益率都高。

这是怎么做到的?

公开信息所限,我们无法了解,事涉的私募产品的具体策略究竟为何。

但从已公开信息推测,量化500指增策略大致都比较接近:

就是把资产的相当部分投资在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上,然后用量化策略管理剩余资本和资产。

当然,部分产品还会涉足新股、固收、可转债、场外期权等产品的投资。

但鉴于年初以来,中证500增强的业绩表现,固收、新股等相对保守的策略,都不太可能涉入太多。

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显示,兆信500指增产品,采用的大概率是一种宏观多策略,其中,可能涉及到期现套利等操作。

具体如何操作的,外界不得而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