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想做第二个比亚迪

涅槃之路。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降低成本”和“提高规模”,是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在3月17日业绩会上提到最多的词,也是小鹏汽车眼下最渴求的东西。

去年,蓄力已久的 G9上市遭遇滑铁卢,让小鹏年度销量被哪吒、理想和蔚来反超,也让内部的大量隐疾被集中暴露。

痛定思痛的小鹏在内外双重挑战下,学起比亚迪走上了“冲量”的路,并描绘了一幅“涅槃蓝图”。

或许,投资者还愿意再给小鹏一次机会。财报会后,小鹏美股股价迅速拉升,盘中涨幅甚至一度超过 13%。

但小鹏今年许下的诺言能否实现,才是其重生的关键。

掉队

去年一年,小鹏过得确实比较艰难。

这一年,蔚小理三家的销量虽然均跨过10万大关,但理想、蔚来分别有13.3 万和 12.2 万台,小鹏却掉队了,12.0万台的交付量是三家中最少的;并且小鹏23%的销量增幅,也不及后两家的47%、34%。

其次是营收差距拉大。去年蔚来、理想营收分别为492亿、453亿元,小鹏则为268亿元;算下来,蔚来和理想的单车售价分别为 37.3 万和 33.1 万元,而小鹏仅为 20.7 万元。

售价不高,销量又一直徘徊在低点,给小鹏带来了一亏再亏的局面。

2022 年Q4财报显示,小鹏当季营收同比下滑近四成至 51.4 亿元;净亏损同比扩大 82.9%至 23.6 亿元;整体毛利率更是下降至8.7%的个位数,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1.8%。

去年全年,小鹏营收录得 268 亿元,同比增长 28%,但累计净亏损同比扩大了近九成至 91.4 亿元。

由于 G9 并没有带来如期的火爆,小鹏也调低了今年Q1的交付预期至 1.8-1.9 万辆。这也是其自 2021 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季度交付量跌破 2 万台。刨去1、2月已交付的新车,意味着小鹏 3 月的交付量,也仅有 7 千台左右。

市场对小鹏的关注点,也从何时盈利,滑到了还能活多久。小鹏业绩会前577亿港元的市值,仅约为同期蔚来的1/2、理想的1/3。

就连美团CEO王兴都将小鹏从蔚小理中“除名”,去年10月,他曾公开表示接下来两三年要看“理蔚华”(理想、蔚来、华为),因此还上了热搜。

但小鹏是否就此,或者甘愿彻底泯然众人?

答案是否定的。在这次业绩会上,何小鹏多半时间都在描绘小鹏的“涅槃蓝图”,直接喊出要“自我颠覆”的口号。

“小鹏目前的策略,就是把规模做好。”在何小鹏看来,5 年以后可能只有 25 家车企存活,10 年以后可能只有 10 家。在 5-15 年之间,国内市场生存的最低门槛,可能需要 300 万辆 / 年的销售规模。

面对竞争激烈的 2023 年,小鹏定下了 20 万年销的KPI。而在Q1交付预期已知的情况下,意味着小鹏要在剩下的 9 个月,实现超 2 万辆的月均交付成绩。

这背后,无疑需要全新的产品矩阵和渠道来支撑,并且至少打造出一、两款类似于P7的爆款车型。

小鹏该如何实干,以实现自救甚至对标比亚迪的心?

重生

G9失利后,年初小鹏首先推出了改款车 P7i,以求在短期内拉住失速的销量。

自 2020 年发布以来,P7一直支撑着小鹏的销量。在2021和2022年的销量占比分别高达62%、48.8%。

不过,改款车型也只是临时救兵,仅能解一时之渴。更大的看点,可能来自何小鹏在业绩会上丢出的新品王炸。

其中的重磅,是新 SUV 车型 G6,预计将于 4 月的上海车展亮相,并于年中启动交付。何小鹏夸下海口,称G6有望成为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圈内的爆款,量产爬坡后,其月销量将能达到 P7 的 2-3 倍;另一款则是七座MPV的新品系,将在下半年推出。

当然,为了匹配何小鹏的野心,渠道也得跟得上。新上任的总裁王凤英挥舞着改革的大旗,开始对内部营销体系大举调整。

何小鹏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品牌和市场团队的初步整合,坚定推进自营跟授权,其中授权的比例会将继续提高;其次,把渠道的管理扁平化,提高整体的盈利和经营效率;三是门店从纯粹只面向销售,向拥有 4S 功能的渠道转换。

并且,小鹏还打算继续下沉。何小鹏表示,会通过合作伙伴进入三四线的渠道。同时在产品规划上,也会考虑打造或改款更多适合三四线渠道的车型。

渠道上的改革,是小鹏为爆款的放量在提前铺垫。而死磕销量的同时,小鹏也不忘向标杆特斯拉和比亚迪学习,朝着成本开刀。

电话会上,何小鹏多次提到成本管控的问题。除了对营销体系整合降低内耗外,小鹏还要通过研发、平台化、一体压铸等手段提高效能,将整车的硬件成本降低1/4。

无独有偶,在3月初,马斯克就在投资者日上宣布,下一代平台将降本 50%。

何小鹏不避讳地表示,“成本降低25%不代表小鹏有多厉害,而是代表过去小鹏成本控制没有做到足够好。”

这对小鹏而言相当重要,何小鹏表示,未来能否拥有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其接下来赢得竞争的核心之一。华泰证券也认为,电动车品牌未来“降本增效”能力,是决定其能否在红海中浴血胜出的关键。

从产品、工厂、渠道、成本,小鹏都尽量在向比亚迪靠拢。但一时半会,比亚迪的电池自产、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小鹏并不能全部学到。

但何小鹏还有一个杀手锏,便是自动驾驶。

在他看来,未来5年将是全自动驾驶的黄金5年,小鹏在这方面的领先,会带来更大市场份额。将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做到第一,是何小鹏重拾定价和市场话语权的终极武器。

不过,这都是要熬过生死局的后话了。自救,无疑是小鹏当前最重要的事。

2023年,新能源汽车进入了淘汰赛的节点,在蔚来拉长欲望与战线豪赌用户体验、理想死磕奶爸用户、比亚迪狂卷油车市场换筹码时,小鹏也没有放下在第一梯队称霸的心,而市场和投资者,也仍抱有期待。

已经着手在内部体系、产品定位、自动驾驶上自我颠覆的小鹏,真正能证明自己的,依然是销量。这是所有新能源车企们,朴素而又实在的生存哲学。

在许下涅槃宣言后,市场也在期待,小鹏会是未来年销300万台电动车企中的一员吗?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