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事件!权威发声:全行业谨慎使用ChatGPT!

上海证券报
已暴露出跨境数据泄露等风险。

ChatGPT的热度已经蔓延到支付领域,部分支付企业员工开始使用ChatGPT等工具开展工作。

一则倡议或将给这种热度“降降温”。中国支付清算协会4月10日发布的关于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倡议显示,此类智能化工具已暴露出跨境数据泄露等风险。

为有效应对风险、保护客户隐私、维护数据安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行业发出倡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依法依规使用。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要遵守所在地区的网络使用规定,正确认识ChatGPT等工具的机遇和风险,全面评估使用ChatGPT等工具处理工作内容的风险,依法合规使用ChatGPT等工具。

二是不上传关键敏感信息。支付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ChatGPT等工具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上传国家及金融行业涉密文件及数据、本公司非公开的材料及数据、客户资料、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或系统的核心代码等。

三是会员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和引导。会员单位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安全内控管理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和数据保护意识,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及支付清算行业安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ChatGPT等工具需要对数据库不断更新,通过持续训练才能逐渐进化。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金融服务不但要考虑到交互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避免损失,因此AI和金融的结合一定要经过大量训练,并且实时更新数据,和监管风控要求相匹配。”王蓬博表示,AI只能解决金融服务中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ChatGPT也面临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中长期面临的问题,比如怎样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避免被用于诈骗等。

王蓬博表示,现阶段只是ChatGPT等应用的开始,部分金融和支付机构宣布的入局短期内不可能有实际产品。对于一家收单机构而言,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上,离这类自动语言处理机器还很远,更需要围绕自身业务做好风控和反洗钱等更需要技术支持的工作。从目前支付机构数字化发展的路径来看,支付机构更多地是围绕支付进行升级,逐渐通过支付介入到分账等财务领域。

ChatGPT工具伴生的数据安全等法律风险早已引发关注。

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乔资营等曾撰文称,作为21世纪的“石油”,数据的战略重要性逐渐凸显。

根据ChatGPT的运作原理,用户在输入端口提出问题后,该问题首先会传输到位于美国的OpenAI公司,随后ChatGPT才会给出相应回答,从而实现输入到用户端口对问题的反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使用者在使用AIGC技术时很有可能会无意中透露有关个人、金融、商业隐私等的敏感信息,从而造成数据的泄露。

“现阶段,人工智能类软件多以境外科技公司提供为主,使用者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涉及到有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众健康以及经济运行等方面的数据。这种数据必将会传输到软件所在的境外母公司,由此造成国内数据的出境风险。”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翁音韵表示。

本文作者:张琼斯,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文标题:《AI大事件!权威发声:全行业谨慎使用ChatGPT!》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