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25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持稳于2.75%。本周有1000亿元MLF到期。
5月15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5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今日央行进行的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今日有40亿元逆回购到期。
最近,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分化明显。
此前中信证券程强团队发表研报表示,据《第一财经》报道,相关部门通知银行对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进行下调,我们认为这有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5月15日是MLF操作的时点,是央行推动政策利率下调的窗口期。
中信证券认为,4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状态冷热分化,进入5月以来,供需两端数据持续分化,因此如果关注经济基本面偏弱的环节,政策可能会考虑继续加强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采取降息的操作。不过,MLF降息的紧迫性也不强,也有可能本次不降息。央行行长易纲曾在3月公开表示目前实际利率的水平是比较合适,且如果MLF利率下调,则LPR利率和贷款利率大概率也要跟随下调,银行息差会再次收窄,为银行带来压力。因此当前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分化明显,MLF的变化将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央行上一次调整MLF利率要追溯到去年8月,当时出手将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同时分别下降10个基点,随后一直按兵不动。
鉴于本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因此央行在5月超额续做250亿元。
央行已经连续6个月超额续做MLF。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3月、4月和5月分别小幅加量进行了1500亿元、790亿元和1990亿元、2810亿元、200亿元和250亿元MLF操作。
光大证券在最新研报中对此次没有“降息”,以及仅超额续做250亿元做了解析。
报告写道:
“部分投资者认为会降息的逻辑主要是以下两点:第一,当前1Y AAA级CD利率和10Y国债收益率分别降至了2.43%和2.71%,均已处于2.75%的1Y MLF利率之下。第二,一些银行将于今日降低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的利率。
但我们认为,以上两点皆不构成降低MLF利率的理由。
第一,MLF利率是央行政策利率,其会对市场利率形成引导,而不是相反。所以,认为市场利率降了就要倒逼政策利率下降是搞反了因果关系。实证地看,1Y CD和10Y国债的收益率是基本围绕MLF利率为中枢波动的,市场利率常有小幅低于政策利率的时候,但“低于”并不必然对应于MLF利率的降息。
第二,在当前的情况下,存款市场与货币、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此时为了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缓解负债成本压力,金融机构下调了部分存款的利率,这并不是MLF降息的充分条件。”
此外,光大证券认为:
MLF操作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前CD(大额存单)利率的水平。如果银行体系(中期)流动性已较为宽裕,且央行无意大幅放松银行发放信贷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那么在供给MLF资金时便会显得较为克制。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宽裕,上周五(5月12日)DR007和1Y AAA级CD利率分别为1.81%和2.43%。而且,4月的信贷增长是适度的。因此,当前央行无需大量供给MLF资金引导CD利率明显下行。事实上,今日1250亿元的操作量已可以充分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了。
对于中长期利率我们维持观点,即当前2.71%的10Y国债收益率是偏低的,未来一两个月内其中枢进一步下移的空间有限,而收益率的反弹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