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视角看,气候投资逐渐成为基本理念,未来更是预期会变成一种标配。
在《2023年可持续发展筹资报告》中,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2022年的全球能源投资额飙升至创纪录的1.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了化石燃料投资。
中国投资界也在枕戈待旦。
5月19日,由诺亚控股、歌斐资产、第一财经研究院以及CCNAA碳中和行动联盟联合主办的“2023 ESG践行可持续发展、共创幸福家园高峰论坛”上,气候投资也成为现场关键热词。
气候治理的底层逻辑显示出一个日渐危险的生态环境。国际气候组织设定了一个由17个气候成员作为标的是监测系统,如果17个全部突破阈值,将意味着整个气候系统不可逆的溃退,现在已有9个触发警戒点,气候威胁正在迫近。
一个在工业革命后迅速“发烧”的地球,考验着人类资本逐利背后的终极追问和道德律。
价值观投资
碳市场的建设和相关交易,是中国“双碳”政策重要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对华尔街见闻提出了“价值观投资”在确立气候投资重要性方面的意义。
“价值投资”本身是投资行为的重要准则,指的是考虑被投企业中长期的成长、价值成长的潜力,而气候投资更偏向于一种“价值观投资”。
“价值观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一种理念,一种形态的建设,可能不是为了获得短期、直接的收益,所以甚至可以为了这种理念做出收益的让度。在气候投资当中有很多是这样的情况。”赖晓明解释道。
由于似乎违背了资本的天然逐利性,这种价值观投资的意义也受到一些争议。但在赖晓明看来,整个市场目前处于一个从被动转型转变为主动转型的过程,“虽然现在处于基础经济条件快速形成的阶段,但还是在过度中,因为要应对迫切性,我们现在就需要行动,不能要求气候投资的项目都是马上见效的,它可能对促进一个新的生态圈的建设,促进技术或者是模式长期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长期、大范围而言,它是能够实现价值的。”
“双碳”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从内涵上包括了变革的广泛性和迫切性。广泛性指的是该议题下囊括了从能源、工业、交通、农业、建筑等各个行业,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资产很可能多达数百万亿美元。
“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变革,表面上是为了减少排放,核心在于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能源是工业的血液,能源工业的转变也就是带动了整个经济发生了变化,包括科技、金融、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深刻性变化,和广泛性一样,其深刻性也是空前的。”赖晓明对华尔街见闻表示,转型的迫切性和见效的长期性以及收益期之间暂时存在一些“摩擦”,气候变化危机让转型变得迫在眉睫,而气候治理存在滞后效应,这是气候投资值得关注的特征之一。
比如迫在眉睫的转型意味着必须大幅度缩减火电,换言之,转型最大的问题正是收益问题。
“转型面临着高碳企业的搁浅,如果火电装置生命期还没有结束就要关掉了,同时要建新能源装置填补产能的空白,意味着双重付出,收益的要求就会更高一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这部分的收益如何获得,如何覆盖你的损失成本的问题。”赖晓明的观点认为,由于在转型减排当中付出的努力,收益是长期的,一百年前排放的二氧化碳现在还存留在大气中,今天减排的努力一百年以后也会获得这个成果。
投资者需要考量如何把转型项目的收益期尽量延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收益期都是五六年左右,资金的期限和收益期并不匹配。
“气候投资有可能不产生减排权益,不会产生配额的富余,但是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大部分的减排项目,从减排量中获得的收益是补充,不是额外的高收益,是弥补初期的一些收益的不足,所以我们不要把它作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资金来源和项目属性的匹配性,风险程度,汇报预期,收益期限要匹配不同的资金方式和资金来源。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在ESG方面非常重要。”赖晓明如是说。
资本的ESG观察
如果说上述观点是在试图为气候投资的顶层价值观定调,那么,华宝基金总经理向辉的看法则“自下而上”地传递出公募基金对于ESG投资的实际观感和经验。
在他的观察中,ESG投资呈现出一些特征、特点。“第一是它的市场规模确实是越来越大,被市场和投资人认可,这是最主要的投资趋势。”他告诉华尔街见闻。
根据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2022年的年报,在发达国家,整个现在ESG可持续投资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5.3万亿美元。
“实际上在过去八年的增长达到160%,复合年化增长13%,同时整个国际资产管理规模是98.4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只有6%。所以这个增长速度是低于ESG的增长速度的,这是为什么说ESG投资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向辉对华尔街见闻解释道。
诺亚是国内较早引入ESG理念的头部资管机构,自2014年起已经连续9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诺亚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诺亚控股已签署PRI或履行ESG相关原则的管理人机构26家,相关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43241.3亿元;歌斐资产已签署或履行ESG相关管理原则的管理人机构16家,相关资产管理规模也达到50587.67亿元。
国际经验可以成为他山之石。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是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市场,整个ESG规模已经占80%以上。而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也有一些不均衡的情况,整个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是在75%以上。“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实际上ESG的投资在个人投资者当中的渗透率也是越来越高的,2012年整个ESG的规模占比个人投资者只有11%,经过八年已经达到了占比25%,这个大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向辉表示。
而整个ESG的投资监管日益趋严是另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由两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一是2021年3月,欧盟发布了《可持续金融条例》,在欧盟全境实施。二是2022年3月,国际可持续投资委员会颁布了两条准则,旨在统一整个ESG信息披露的标准,以提高整个市场的透明度,最终希望将资金导入ESG投资产品。
“我们还可以看到ESG的投资策略也是比较明确的。现在整合策略科学理念更多地被投资人认同,所以变成了管理规模最大的ESG策略。”向辉告诉华尔街见闻,截止2020年,ESG管理规模超过了25万亿美元,也是比较大的变化,“ESG投资工具是比较多样的,包括债券、指数、股票标的等,一直在发展,也是我们观察到的特点。”
不过,数据和信息披露是ESG投资的基础,当下还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根据妙盈科技总裁林伟杰的介绍,现在国内还缺少完整、统一的标准,比如港交所和上交所的制度就不一样。
“港交所因为包含了比较多的国际资本,所以更完整一点,标准更严格,国内相关的监管部门也是在研究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相信这个标准会统一化。”他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作为数据供应商,目前妙盈数据包含几个来源。
向辉也坦言,来源之一是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很多地方存在缺口,需要参考来自于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法院及各个第三方的独立监督。“比如说一个公司在环保方面出了问题,被处罚过,我们可以抓取到这些信息,其中包括了他们的子公司和供应链信息。”他表示ESG的报告可能收集超过一千个数据点,希望AI能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0碳未来·ESG创新实验榜」第二届招募开启!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