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膜之王:福斯特发迹往事!

黑鹰光伏
03年决定跨界,08年跻身世界EVA胶膜供应商前三强,14年胶膜产品全球占比超过50%并成功上市,21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光伏胶膜是一个不起眼却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一环。

尽管光伏胶膜在整个组件成本构成中只占7%左右,但封装过程的不可逆却让其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与产品质量。作为组件中的核心辅材,光伏胶膜用于覆盖在电池片上下,与光伏玻璃、背板等辅材共同制成整体组件,从而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

在其中充当“胶水”角色的光伏胶膜,既起到粘结的作用,也保证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能够长时间在露天环境运行工作而不受影响;同时保证电池片能最大化吸收光照,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是光伏组件维持结构与性能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福斯特也凭借这一“不起眼”的环节成为光伏产业链中的“一霸”。

 “跨界”的逆袭

2001年,施正荣创立无锡尚德,2002年9月,无锡尚德首条10MW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相当于1998到2002年四年间中国光伏电池产能的总和,直接缩短了我国光伏产业与国际十几年的差距,拉开了中国光伏产业化的序幕,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也由此诞生。

如今光伏胶膜全球产能占比超50%的绝对“一哥”福斯特也就起步于这一中国光伏的启动期。

2003年,41岁的林建华已经在纺织业创业9年并获得市场,决定“跨界”进军光伏胶膜行业。199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355.5亿美元,占全世界比重为8.6%,跃居世界首位。

但是当时一种用于服装粘合并能使衣领达到不折不不皱效果的热熔网胶膜仍然依赖于进口,看到商机的林建华决定从一家生产化肥产品的国企辞职下海创业,开始从事热熔网膜的开发,1997年量产逐步获得市场成功并突破日本的垄断。

与1994年林建华首次创业面临的行业状况类似,2003年进军光伏胶膜时,国内光伏组件厂商在封装中要使用的光伏胶膜主要依赖于进口,基本由美国胜邦、日本三井化学和普利司通、德国Etimex四家公司垄断。

不同的是,此时林建华已经在热熔网膜创业中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在材料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沉淀。同时又处在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上升发展的市场环境,2003到2005年,在欧洲特别是以德国为首的各国纷纷推出光伏补贴政策,推动全球光伏大规模商业化,也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

2005年,国内首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拉开中国多晶硅高速发展的序幕;施正荣的尚德电力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晶澳太阳能成立,劳保产品起家已累积上亿身家的彭晓峰筹资5亿成立了赛维LDK。

也是在这一年,林建华的EVA胶膜产品研制成功,标志着福斯特正式进入光伏材料领域。

2006年,我国制订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生产国和出口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30%;2008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从2007年的200多家猛增到近400家。

得益于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的快速增长和自身产品的价格优势,福斯特在这几年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步挤入了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的供应商名单,一步步抢夺国外企业的市场份额,并在2008年跻身世界EVA胶膜供应商的前三强。

2014年,中国光伏行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2011年至2012年因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两次重击后,中国光伏发展也开始逐步走出“三头在外”的困境,即原料、市场和核心技术都高度依赖国外,国内市场加速开拓,中国光伏产业加速走向“替代国外”的发展。当年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光伏电池组件总产量超过3300万千瓦,同比增长17%,出口占比约68%。

正是在这一年,福斯特胶膜产品全球占比超过50%,成为光伏封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进入资本市场后的福斯特依旧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21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根据截止2021年,这年中国光伏胶膜Top3厂商福斯特、斯威克、海优威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9.8%,三家头部光伏胶膜企业在2021年的出货量分别达到9.68、3.15、 2.46亿平,其中,福斯特比后两家总和还要高出将近2倍,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胶膜老大的“护城河”

福斯特当前取得的市场地位主要得益于它的成本优势、资金运营能力和与客户的高粘性。

根据国海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斯特光伏胶膜平均生产成本8.84元/平米,约比二梯队的海优新材低10%。由于光伏胶膜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关键要素,光伏组件厂商都会对胶膜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测试和认证等程序后才会决定试用,试用符合要求才会进而批量采购,而测试认证周期就至少耗费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在没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新进者一般很难实现突围。

而光伏胶膜的生产成本中,上游原材料占比90%以上,成本管控能力更是尤为重要,根据福斯特2021年年报显示,光伏胶膜中,主要是EVA树脂及POE树脂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91.27%。市占率超过50%的福斯特在面对上游供应商也有一定的规模成本优势,与上游议价能力在行业中相对更为突出,规模化的采购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通过采购渠道的优化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福斯特的成本管控能力从期间费用率也可看出,2014年至2021年的8年间,福斯特的期间费用率一直保持在9%以下,2021年更是降低到5%以下,这也是毛利率始终不高的福斯特能够保持较高利润的原因。

而从资金运营能力来看,光伏胶膜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在资金运营上的要求较高,也需要经营管理上有更高的韧性。

光伏胶膜上游原材料的集中度较高,根据国海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前,我国主要光伏EVA树脂供应商仅有斯尔邦,联泓新科以及宁波台塑三家。而且进口依存度仍然较大,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1年中国EVA树脂表观消费量达205.3万吨,进口量为111.7万吨,进口依存度为54.4%,而POE树脂因为生产工艺流程及催化剂合成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壁垒较高,国内产业化进程缓慢未有大的突破更是基本依赖进口。

而上游原材料厂商在交易上一般要求货款现结,光伏胶膜厂商面对上游原材料厂商议价空间还是相对有限;而面对下游组件厂商,本就高度依赖成本优势的光伏胶膜厂商也没有多大的议价能力,根据福斯特在2021年年报显示,福斯特应收账款达32亿,即便是强如福斯特这样龙头企业面对下游组件厂商也有3-4个月的账期。两者形成时间差也导致光伏胶膜厂商的资金占用水平较高,需要较充足的运营资金和较高的运营能力。

得益于福斯特超高的市占率带来的规模效应,福斯特在资金运营能力上也较为突出。2014年至2021年净利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平均水平17.26%,期间费用率保持在9%以下而且基本呈下降趋势。

再者,从客户信任关系构建来看,福特斯在光伏胶膜领域已经深耕有20年,已经形成了较为优越的产品性能质量和和稳定可靠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隆基、晶澳、晶科、阿特斯、正泰等全球头部组件厂商的全覆盖,作为光伏组件中的关键材料,组件厂商在质量和稳定性上要求都较高,因此组件厂商出于稳定需求一般也不会轻易冒险更换光伏胶膜的供应商。这也是产品差异性不高的光伏胶膜产品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而且加上前述所说福斯特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同时光伏组件需求国外市场占比仍然高达50%,而国外客户主要以欧美企业为主,他们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一般实行产品认证制度,认证的复杂性和长周期也让组件厂商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而福斯特在2021年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光伏标准研发、检验检测认证、新产品/新技术联合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因此,福斯特在信任关系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壁垒。

 “弱壁垒”下的福斯特未来在哪?

不过,福斯特高市场份额带来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完全牢不可破“护城河”。

首先,从进入门槛来看,在整个光伏制造产业链来看,光伏胶膜属于轻资产产业,初始投资成本低,3千万起步资金就可以进入,5年内的回本周期相对其他环节也是最短的,扩产周期则在1年半以内。至少在整个光伏制造的资金层面来看,光伏胶膜并没有很大的壁垒。

其次,包括光伏胶膜整个光伏制造产业链的技术壁垒似乎都并不太高,以光伏胶膜来说,只是在生产工艺环节存在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工艺技术积累沉淀的壁垒,这也适用于大多数光伏制造环节。

再者,如前文所述,在议价权方面光伏胶膜厂商面对上下游可谓是“两头卑微”,尤其是在树脂原材料成本基本没有控制能力,而光伏胶膜直接材料成本占成本比重高达90%。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EVA树脂产能中,中国厂商产能分布占比仅为27%,国内厂商的进口依存度很大,而且国内产能的扩张也因为生产技术仍依赖于的海外专利授权受到限制。

而且毛利率本就不高的光伏胶膜厂商还要考虑在上游严重受限的成本因素,因此,如何保障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也是光伏胶膜厂商需要获取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且整个光伏产业链一直都在致力于降本增效,始终保持成本优势也是在行业中保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作为光伏组件中的关键配件,整个光伏产业链在降本增效的需求下对光伏胶膜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主要有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以及EPE(共挤型)胶膜,其中EVA胶膜是当前的主流路线,市场目前主要也以当中技术最成熟的透明EVA胶膜为主,而白色EVA胶膜、POE胶膜以及EPE(共挤型)胶膜都是并存发展的产业迭代升级路线。

2010年,国产EVA胶膜取代进口EVA;2014年,国产POE胶膜开始应用在组件上;白色EVA胶膜在双玻组件上批量应用;2020年,EPE(共挤型)胶膜开始逐步应用在组件上。

透明EVA胶膜的渗透率从2010年的近80%,不断下降至2021年的52%,显示出以白色EVA、POE和EPE为代表的更高性能和符合整个光伏产业迭代升级的胶膜的性价比凸显,在未来发展中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光伏组件生产中,2021年,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和EPE胶膜市占率分别为23%、14%、10%。

未来光伏胶膜的产品迭代主要取决于组件厂商的提效方向,随着未来双玻组件及N型组件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未来对POE及EPE胶膜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而在未来以POE树脂为核心原料的POE胶膜和EPE胶膜为发展的迭代路线下,福斯特等光伏胶膜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或许还会更多受到限制,因为生产工艺和催化剂合成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壁垒,目前我国光伏级 POE 粒子基本完全依赖进口,核心掌握在仅陶氏化学、Exxon、三井化学、SABIC-SK、LG化学等等海外市场厂商手中,仅陶氏化学一家企业就占了全球产能的40%以上。

由于从技术路线来看,目前行业中的企业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迭代EVA胶膜时代的福斯特在未来被POE胶膜和EPE胶膜逐步替代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延续此前的辉煌,还是需要打个问号。

而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成本控制上,福斯特也仅仅是有因市场规模而带来的“弱优势”,并无不可突破的核心壁垒。

尽管根据公开信息,福斯特POE胶膜2021年市占率达到70%,POE和EPE胶膜两者相加的市占率也才25%左右,行业未来空间依旧很大,而且因为属于产品迭代,所有企业都需要面对新的长周期认证测试,大家似乎又站到同一位置,福斯特此前的优势在未来发展中能否复制延续,下判断还为时过早。

本文作者:杨洁春,来源:黑鹰光伏,原文标题:《胶膜之王:福斯特发迹往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