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安全的全球治理与中国参与的宏大议题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这辆绿色战车的强劲引擎。
“中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减碳和增长的矛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眼中,2035年中国计划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3-4万美元的水平,意味着每年必须保持4%-5%的实际增速,而同一时间段要求的“碳达峰”可减排的空间却已经很小,这组矛盾在现实经济中以直观而尖锐的方式显现出来。
刘世锦在上周“2023阿里巴巴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传递这个观点。作为中国气候政策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和数位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专家共议数字化发展与气候韧性的课题,求解中国式减碳的真实处方。
据悉,上一次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还是在2019年。这是全球新冠疫情结束后,国内研究者首次能与多位诺奖得主线下聚会,数字可持续发展和气候韧性是议题之一。
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不停打破约束条件,而气候变化作为一只不确定的黑天鹅,左右和考验着全球公共政策和社会共识。具体到中国,2035年经济总量和碳中和目标中有2/3由增量部分形成,创新能力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增长动能。
创新型减碳
据刘世锦分析,中国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减碳,包括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和创新型减碳。
“过去的拉闸限电就是一种衰退型减碳,为了完成能耗目标,通过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来减碳,而提高碳的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产出的做法属于增效型减碳,创新型减碳则是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排放。”刘世锦告诉华尔街见闻,风光水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来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就是典型案例。
“比如每千瓦时发电,传统基准的燃煤发电的碳排量是1000克,如果用光伏是30克左右,风能大概是10克,将燃煤发电改为光伏或风能发电,相当于3%甚至1%的碳排放就发了1度电,同样多的电还是发出来了,碳排放量减少了97%甚至99%。”刘世锦解释称,只有在创新型减碳的语境下,减碳和增长的矛盾才能实现统一,因为减碳新技术需要投资,成为新的增长动能,从技术特性上来说,也可以大幅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减碳的成本。
与衰退型减碳和增效型减碳的防御性不同,创新型减碳是一种进取型的战略,代表了一种绿色转型思路的转变,而在创新工具中,数字技术显然可以带来规模效应。
帝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美国金融协会前主席帕特里克·博尔顿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疫情期间全球数字化使用率明显上升带来了减排,并且输出的损失并不明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数字技术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云计算减少了非常多重复工作,因为云计算,我们的服务使用率更高,软件使用程度更高,耗电程度更低。”博尔顿认为,循环经济则可以帮助生产并进行一些物料的回收,减少末端的废弃物,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此带来规模效应。
他引述了闲鱼作为数字循环经济的优势案例。“二手市场本来的效率很低,并且会出现很多交易问题,通过数字化的平台,凝聚了3亿6千万位用户,每天有上亿的日活用户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个规模脱离了数字科技是不可想象的。”
而允许市场衡量更多信息,让报告碳的消耗成为可能,记录直接和间接排放,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功能。
“数字技术让循环经济变得更加透明,我们可以邀请消费者使用这些技术,在不同的平台上对产品和服务做出绿色的评估。”博尔顿告诉华尔街见闻,这意味着数字化可以为消费者赋权,引导消费者更负责任地消费。
议程的核心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对华尔街见闻分析,使用数字化实现绿色转型亦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我们定义了7个运营的优先级项目,每个区域都可以用到数字化,其中包括脱贫和气侯变化,我们还有一个数字化部门专门审视每个落地项目数字化的占比,”朴之水表示,灾难追踪主要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比如在斐济就有非常细节的大数据可以看飓风之后的植被变化,还可以根据卫星数据监测渔船如何被飓风的路径影响。”
不过,数字经济的可持续性也存在争议,尤其是数据中心对算力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似乎也在挑战着碳减排的伟大事业。
“从2013年到2030年,全球预计有8%的能量和能源都由AI使用,以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看,到2030年预测数据中心会占用12%的用电量,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南洋理工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文勇刚对华尔街见闻坦言。
以排名前三的大型语言模型为例,LLaMA、ChatGPT、PaLM的模型训练都需要付出整体的电力成本,模型越来越大,预训练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消耗的电量和碳排放理论上也会增加。
可喜的是,这种增加的趋势并不是线性增长的。
根据文勇刚的研究,谷歌PaLM的碳排更少一些。“大家知道数据中心是谷歌最机密的投资组合,它的能源效率取得了进步,碳排放有一个参数叫做‘CUE效率’,也就是用于测量每天数据中心里的碳使用量的参数,谷歌已经远超竞争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必牺牲整体碳排的同时不断扩大模型规模的范本。”
而在工业领域,工业AI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能量消耗、提升能源效率。“数字孪生是很好的工具,可以将运营的数据收集下来进行机器学习和AI培训,如果AI推荐一个特别的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孪生环境进行验证就知道AI推荐方案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人工决定是否使用,这种新的范式减少人工的操作,提升运营效率,整体而言碳排放减少了3500倍。”文勇刚解释道。
用AI来进行变革,尤其是变革基础设施,可以减少4%的能量消耗,整体效率也会增加。他所在的团队研究还发现,越使用AI,尽管AI耗的能越多,带来额外节能的优势也更明显。
「0碳未来·ESG创新实验榜」第二届招募开启!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