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动”了什么?

国君国际宏观周浩、孙英超
国君国际宏观认为,日本央行略超预期调整YCC政策,成为撬动全球利率的又一个“垫脚石”。这也意味着日本将逐步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7月28日,日本央行宣布将更灵活地执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其未来将灵活控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0%±0.5%之外波动;与此同时,为减轻对债券市场功能的影响,日本央行将调整固定利率操作,每个工作日以1%的利率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这一调整意味着日本开始退出其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但操作仍然偏谨慎。

日本央行略超预期调整YCC政策,成为撬动全球利率的又一个“垫脚石”,这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日本通胀明显上行、借贷利率处于低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企业的投资和雇佣行为,因为利率极低、但通胀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干啥都能挣钱”,这将驱动日本国内的资产价格,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虽然日本央行已经显著落后于曲线,但是我们不认为其能在短期内完成“补课”。由于宽松货币政策长达30年之久,日本央行未来的紧缩操作也将大概率是“碎片式”和“渐进式”的,其实施节奏应该是“倒序”式,即先取消或改变最近实施的宽松举措,再逐步类推。

对于全球资本市场而言,日本央行的“意外”似乎意味着利率的上行和风险偏好的下行。对于日本央行的收紧,市场短期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但基于基本面考量,股票市场的走势仍然与经济和企业本身更相关,因此也不必过度关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

01 更灵活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

7月28日,日本央行宣布将更灵活地执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根据日本央行公布文件,其未来将灵活控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0%±0.5%之外波动;与此同时,为减轻对债券市场功能的影响,日本央行将调整固定利率操作,每个工作日以1%的利率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

日本央行对YCC政策调整示意图(图1)已经指明YCC政策的波动范围放宽至1%,只不过基于对长期以来低利率环境的考量,一次性从0.5%放宽到1%对市场可能会引起较大冲击,因此这个调整会是循序渐进的,日本央行将视情况决定具体的调整节奏与进度。

02 撬动全球利率的“垫脚石”

日本央行略超预期调整YCC政策,成为撬动全球利率的又一个“垫脚石”。这也意味着日本将逐步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日本央行的举动看似“超预期”,但却是经济基本面运行的必然结果。由于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复苏,同时通胀开始惯性上行,日本央行距离实现2%的通胀目标已经越来越近,甚至可能存在overshooting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通胀明显上行、借贷利率处于低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企业的投资和雇佣行为,因为利率极低、但通胀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干啥都能挣钱”,这将驱动日本国内的资产价格,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日本经济第一季度GDP的数据来看,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利率持续处于低位,那么企业投资意愿仍将处于高位,这会拉动雇佣和工资水平。

与此同时,日本的整体制造业库存水平也开始显著上升,这一方面反映出对于需求的乐观,也体现出企业在利率相对较低时有强烈的补库意愿。相对较好的盈利也会带来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这也会进一步加强外资对日本股市的兴趣。

从这些角度而言,日本央行调整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是必然的,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日本央行已经显著落后于曲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即便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是否意味着其能在短期内完成“补课”呢?

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宽松货币政策长达30年之久,日本央行未来的紧缩操作也将大概率是“碎片式”和“渐进式”的,其实施节奏应该是“倒序”式,即先取消或改变最近实施的宽松举措,再逐步类推。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的传导也需要时间,在实施中也会有很多的现实阻碍。因此,日本央行大概率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落后于曲线。这也意味着日本经济的整体“偏热”趋势不太会因为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而出现根本改变。

对于全球资本市场而言,日本央行的“意外”似乎意味着利率的上行和风险偏好的下行。但事实上,发达经济体的利率趋势性上行已经形成,货币政策的收紧只是其“印证”,并不是驱动其上行的“外生变量”,因此对于日本央行的收紧,市场短期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但基于基本面考量,股票市场的走势仍然与经济和企业本身更相关,因此也不必过度关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

本文作者:国君国际宏观周浩、孙英超, 来源:周浩宏观研究 (ID:gtjaizhouhao),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原文标题:《日本央行“动”了什么?》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