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逆流?煤炭又受宠了?

今年中国煤炭市场的变化出现令人迷惑的信号:3至4月,中国煤炭进口创历史新高,前4个月进口总量同比增长了89%,4月份同比涨幅也达到73%。

而国内煤炭供应量也在同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10.5%,生产增速加快。另据国务院国资委信息,2022年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7.6%,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进口和“原产”同时出现大涨,是否意味着煤炭这块能源“压舱石”正在重获依赖?这与中国“双碳”的政策指向是否出现了悖论?

看似矛盾的增长 

来自消费端的数据似乎提供了一种解释。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增长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这是近20年来煤炭消费量增长首次超过GDP。

开普勒船运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国产煤和进口煤的海运总装运量同比增长7%,显示出随着经济复苏而回暖的煤炭需求。

不过,由此简单推断煤炭的受宠恐怕是错误的。华尔街见闻注意到,国内6月原煤产量增长只有2.5%,已经触底今年最低点,相较于去年9%的平均增长幅度,可以判断出国内煤炭高产量的压力正在消化。

虽然进口煤在6月猛增了110%,但被认为是为了填补国产煤质量问题。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员柳力推测,虽然2022年使用了更多的煤炭,但煤炭的平均能量值和碳含量下降,意味着电厂和工厂必须燃烧更多的煤炭才能获得相同数量的能量,并产生相同数量的排放。

据悉,与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不同,煤炭的能量含量差异很大。能量密度最高的商用品种,每吨的能量含量是质量最低的品种的三倍。国内出产的煤炭质量达不到用户的要求,带来了煤炭出口量的持续大增。

另一位分析人士则告诉华尔街见闻,煤炭产量的增长可能还和价格有关。2022年受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呈现高位波动态势,年内价格峰谷差达到了900元/吨左右。

其中,1-10月我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综合价5500大卡规格品均价883.4元/吨,市场交易价5500大卡规格品均价1256.2元/吨。10月28日,CECI沿海指数市场交易价5500大卡规格品报收于1603元/吨,创年内高点。进入11月后,价格才因为非电用煤需求疲软而快速回落。

得益于煤炭价格坚挺,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创新高。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总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4.3%。

中间过渡

而在中能传媒7月发布的《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中,另一组数据可能也表明在当下的“碳达峰”阶段,为了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对于煤炭这样的传统化石能源所呈现出的复杂态度。

数据显示,202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了24.4%,较上年提升13.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9%之多。

尽管中国国家能源局在2022年2月表示“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厂,而是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但去年核准的新建煤电厂数量却在激增,煤电厂审批、开工和新项目发布显著加速,新项目核准甚至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这显然不代表煤炭的逆流,“双碳”的大背景未曾动摇,因为中国对于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也在加速步入快车道,煤炭投资的增长更像是一种“达峰”阶段的短暂现象。

2022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装机。据悉,2022年全国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6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0.1%,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其中,煤电11.2亿千瓦,与2021年基本持平,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8%,同比降低了2.9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达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为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占比达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8.7%,占全国全口径发电量比重36.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22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1.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2022年,全国风电发电量首次突破了70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达76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风电利用小时数2221小时,创近十年来第二高。

截至2022年底,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39261万千瓦,同比增长28.1%,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全国太阳能发电年度发电量首次突破4000亿千瓦时,达到427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2%,创历史新高。

煤的改造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国将会在绿色转型阶段收获巨大的回报,而当下虽然无法摆脱对煤炭的利用,政策面也在增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

202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新增额度支持领域包括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以及煤电企业电煤保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增加的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同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相关领域”,具体支持领域有两种:一是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领域,包括现代化煤矿建设、绿色高校技术应用、智能化矿山建设、煤矿安全改造、煤炭洗选、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等项目;二是煤电企业电煤保供领域。

此次增加1009亿元额度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额度达到3000亿元。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十四五”期间设立总规模为5000亿元的能源领域“双碳”专项贷款,其中2021年安排发放1000亿元,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前三季度,国家开发银行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能源保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能源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发放能源贷款4069亿元,同比增长26%。

另一方面,全国供电标准煤耗也在持续下降。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1.5克/千瓦时,同比降低0.1克/千瓦时,较2013年下降了19.5克/千瓦时。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污染物排放下降明显。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技术进步,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9.5亿千瓦。2022年国家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改造升级煤电规模超过2.2亿千瓦,促进了煤电的清洁低碳发展。目前我国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燃煤烟气治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

据中电联数据,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有效减少。2021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28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5%,比2005年降低21%;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58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2%,比2005年降低35%。2006-2021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6.1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