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深度对话:绿证3.0时代意味着什么?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箱”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箱”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府补贴,随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中国着手实施以“固定配额+市场交易”为特点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与之密切关联的绿色证书制度也随之产生。绿色电力证书是绿色证书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明确了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的地位、适用范围、核发与交易方式。

有观点认为,《通知》印发标志着中国绿证机制基本成熟、正式进入全面运行阶段——绿证3.0时代已经到来。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证新规?企业如何参与绿证交易?对于未来市场价格又有什么影响?今天,华尔街见闻和商道纵横合伙人、零碳倡议项目首席顾问曹原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Q:华尔街见闻,A:曹原)。

Q:您是如何理解绿证3.0时代的?这种明确的“代际”划分真的存在并且有依据吗?

A:我们可以将替代补贴称为绿证1.0阶段。中国绿证机制最早是从2017年开始试行的,最初是为了替代新能源补贴、缓解补贴压力,核发对象限于享受发电补贴的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项目。因为申请绿需要放弃补贴,所以这个阶段绿证定价追随光伏和风电补贴标准,风电和光伏绿证价格不同,被视为不同的产品。

绿证2.0阶段的特征是平价绿证。2019年平价绿证诞生了,不享受补贴的平价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也可以核发绿证。2021年又启动了绿电交易、试点“电证合一”模式。这一阶段“绿电交易配套绿证”和“平价绿证”价格要低很多,开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现在的《通知》首次将绿证明确定义为“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不再区分光伏、风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赋予绿证全新含义和功能,完整绿证市场已经呼之欲出了,所以将《通知》作为进入“全面绿证”阶段的3.0阶段是有依据的。

Q:为什么您认为明确定义绿证为“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可以视作一种新的绿证时代到来的标志呢?绿证是一种政策产物,含义和功能的确立固然重要,但《通知》的意义仅限于此吗?会不会流于务虚?

A:确立“绿电=可再生电力”的绿证概念,我认为是用更简单的规则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通知》对多项复杂任务起到了定纷止争、奠定格局的重大作用。

以前只有集中式光伏和风电可以申请核发绿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水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则被视为“非绿电”。《通知》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电量的环境权益,无关产业补贴,仅体现可再生能源电量相比其他电源的环境正外部性,例如发电过程零排放,3.0时代的全部可再生电量只要完成建档立卡均能核发绿证,为水电、生物质和分布式可再生电量的环境价值正名,并且规定了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

3.0时代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建立统一的绿证市场,不仅充分实现绿电环境价值定价,也将加速电力市场改革。中国新能源在2021年后进入到“平价”时代,大部分地区新能源平准发电成本已经低于新建燃煤电。风电和光伏凭借零边际成本、刚性出力的特点,价格竞争力愈发明显。

然而,2.0时代的“买电送证”模式混淆了电证价格,给绿电消纳也带来了困扰。例如,“电证捆绑”,实际上是将绿证价格计入电价,购买新能源电量就必须支付“绿色溢价”,反而不利于价格敏感的大电力用户优先消纳绿电。

新规后,可以实现各取所需、多方共赢。价格敏感的大电力用户完全可以“只买绿电,不要绿证”。这种情况,发电企业可以把富余的绿证放在绿证交易平台出售,满足其他有专门需要的用户需求。剥离绿证定价功能后,绿电交易将进一步“正常化”,意味着新能源将与其他电源平等竞争,靠电力市场为电量定价、为占用系统灵活资源和辅助服务付费。

我认为此举很大程度为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甩掉包袱”,将帮助绿电中长期交易与现货衔接、辅助服务市场发展,加速形成多层次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Q:形成规范市场后,未来的绿证价格将怎么表现?

A:价格持续降低是大概率事件,从供需因素分析,新政增加了现有的分布式光伏和生物质上网电量,光伏等新能源规模增长也加速,预计2030年前,新能源就可以成为主力电源。新能源发电有刚性、绿证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考虑绿证还有2年“保质期”,它的交易策略必然是舍价保量。未来绿证供给能力将快速增加,充沛的供给潜力将充分转化为“绿证库存”,绿证供给增速短期内将高于需求增速,且远期价格预期低于当前价格,所以3.0时代绿证也将“平价化”,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Q:对于企业来说,实操层面可以如何参与绿证市场呢?有哪些操作是值得注意的?

A:充分电气化+充分绿电化,其实是实现企业净零目标、获得国际认可的优先路径。谈到购买绿电,很多企业都会问“是否要改线路、换电表?”或者“网电本来就有可再生电力成分,我还需要买么?”3.0时代,企业应该将电力系统看做一个时刻在流动的账目表,每度绿电上网都有绿证,拥有绿证就成了消费绿电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企业可以直接参与交易,或通过售电公司参与,通过电力交易中心按照合同获取协议配售绿证;也可以通过通过绿证交易平台单独购买绿证,或者安装屋顶光伏、自发自用的电量,自主申报并且提交电量证明材料;此外还可以通过配网册分布式光伏聚合商购买其他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可能通过向省级交易中心申领可配售绿证,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

Q:那么,除了积极通过这些方式参与绿电消费,绿证3.0时代还会带来哪些机会?

A:我认为可能会为分布式聚合售电带来机遇,因为新规打开了分布式光伏核发绿证的窗口,实际操作很可能需要项目业主自主提供数据和信息,将带动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以及光伏运维服务企业为项目业主提供绿证申报与销售服务。

对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交易而言,最佳方式是优先在配网侧交易、就近消纳,可以降低交易和传输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当地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不过,目前这类交易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未来省级电力交易平台可能将在分布式光伏绿证方面承担重要的角色。

Q:今年以来关于国内自愿碳减排项目机制,也就是所谓CCER市场的重启呼声不断,并且持续扫清政策障碍。如果绿证3.0时代真能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否和CCER相互冲突?

A: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新规明确了国内可再生能源电量原则上只能申领核发国内绿证,后续将推动绿证与国际类似标准的互认,也就是说,对于iREC等国际绿证而言,基本要告别中国市场了。

至于CCER,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不再具有纳入CCER范畴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新规提供的绿电消费认证机制可以直接在用电过程消除碳排放,购买绿电绿证即视为零排放,无须抵消。所以从项目业主角度,全国统一绿证市场的市场容量和效率,都会远远胜于碳市场。

Q:市场可以带来机遇,但也可能同时带来“洗绿”。您认为应该如何预防绿证炒作呢?

A:炒作问题其实不必太过担心。一方面,未来绿证价格预计持续降低,囤货有风险,此外,绿电消费认证对绿证有效期会有规定,过期会作废。相反,还是应该关注新能源应用、企业电力市场交易服务领域、基于绿电消费认证领域的新场景、新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