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周智宇
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时刻,无论民营房企还是央国资房企,都在加快风险出清,身处其中的人们,与之共沉浮,也在不断见证、创造着历史。
一个多月前,远洋集团两家大股东派出联合工作组入驻远洋,为房地产历史上罕见;一个多月后,远洋集团获得了一次债务豁免违约的机会,亦是业内首次。
8月14日,远洋集团公告称,因未按时支付2023年1月30日-7月30日期间的利息(2094万美元)导致违约,远洋2024年到期的、票面利率为6%的有担保票据自8月14日上午9时起于香港联交所停牌。
与之前的出险房企类似,债务违约、停牌、重组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这次却有些不同了,远洋开了“原地复活”技能。
公告显示,远洋将于8月17日举行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有关票据的特别决议案。如果特别决议案予以执行,则上述违约事件将获得豁免。
8月16日,远洋于上交所发布情况说明称,鉴于当前参会人数及投票赞成数已达到所需通过比例,若同意征求备忘录及通告所载的其他条件达成,那么将于2023年8月18日或前后豁免违约事件,预期将不会构成对公司经营、财务管理、外部融资及偿债能力的影响。
按照远洋之前对该票据的修订,本期利息将延期至9月30日支付。远洋获得了喘息之机。
对此,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公开债券的持有人会议只要达到约定比例,就可形成特别决议案,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债券进行延期支付,并附带相关条件。但远洋这个特别决议案是关于违约豁免的。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发行人与债权人达成违约责任豁免,相当于修改债券章程或者订立补充协议,当然是可以的。
这也意味着,远洋集团已重新恢复信用,继续坚守“零违约”,也意味着将债务风险控制在了单个债券内,避免发生交叉违约。
这亦是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的标志性事件,开辟出新的债务偿还思路,在业内首次释放出鼓励房企和相关债权人协商重建信用的新信号。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是业内第一宗违约豁免的案例,此前都没有听说过。对行业来说,违约前后尽快召开债权人会议商讨,正在成为更清晰高效的解决方式,提高债务重组效率,远洋此举给业内也提供了一个解决模式。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各方债权人与其共输,不如给企业缓冲的时间,结果可能要比集中催债好得多。
在过去两年里,房企一旦违约,就会触发交叉违约条款,无法再在公开市场进行融资,企业流动性和信用状况会急剧恶化,加剧经营的困难,很快只能进入整体债务重组。
尤其从花样年备受争议的“躺平”开始,市场和投资者对民营房企的实控人出现信任危机,后面阳光城、富力、奥园、佳兆业等纷纷出险,债务重组就成了标准解决方案,再也难有一个“白衣骑士”从天而降拯救房企。
截至目前,已有华夏幸福、富力、融创等房企通过了境外或境内外债务重组方案,进行展期或债转股等,给企业经营争取了时间。
相比此前漫长而复杂的整体债务重组、信用重建,远洋这次“豁免违约”没有损伤信用,为房企正常融资、经营争取到了更多时间,而在这来之不易的时间里,房企就可能等到“转机”。
“债权人愿意给远洋豁免,也说明对企业有一定信心,”有香港机构人士分析,当前市场政策频出,销售回暖,大家都对未来稍稍乐观了些;当然,远洋的央企背景也是一个原因。
该人士还认为,远洋的这单债务处置,也可以给碧桂园的债务重组提供一个参考。
黎明前的夜是最寒冷黑暗的。好在,最近两个月,行业政策端开始回暖,在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优化楼市政策定调后,新政落地加速,如郑州15条新规、南京多条优化政策、江苏省发改委意见稿等,都旨在进一步刺激住房需求。
随着政策春风不断,销售端的复苏也有希望了。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是两头高,中间低,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基本面最为低落的时间点。
“当前的基本面下行既是行业面临长期压力的有序释放,也是行业在2023年底销售再次上行之前的必要调整”。
在这之前,房企依然需要为活下来而花式保信用、保经营、保交楼,这考验着房企的生存意志、财务管控、经营能力。
从恒大到碧桂园到远洋,房企已走向了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