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风云笼罩全球,粮食通胀风险再起。
周二,据金融时报报道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现象持续,叠加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和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协议的影响,正共同推高全球粮食通胀,尤其是新兴市场家庭通胀预期。
由于印度和俄罗斯的政策调整,全球粮食价格已经出现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今年7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3%。
其中,植物油价格暴涨了12.1%,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了1.6%,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首次月度环比上涨。值得关注的是,大米价格指数也上涨了2.8%,达到了过去10年的最高水平。全球基准可可期货也从一年前的每吨2400美元涨至3500美元左右,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Gro-Intelligence公司高级研究分析师Jonathan Haines说,厄尔尼诺现象增加了未来一年农作物的风险。
摩根大通认为,“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可能不仅限于粮食。摩根大通对世界银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商品价格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也(通常每十年发生两次)与全球橡胶、木材和锌的价格上涨相关。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会给澳大利亚铁矿石储量丰富的地区带来强降雨,导致运输中断、价格上涨;欧洲冬季会更加寒冷,液化天然气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摩根士丹利美洲可持续性股票研究主管Laura Sanchez指出: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在11月至次年2月达到顶峰,但对粮食通胀、财政预算、货币政策和贸易,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厄尔尼诺溢出效应可能会增加新兴市场央行的压力,迫使其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从而引发当地股票和主权债券市场的波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