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鹿安岛
编辑|颜 汐
在糟糕的市场行情里,公募的基金经理们就像是被放在火上炙烤。他们不仅要被放在一个公开的池塘里去比较,要保证在任何一个市场行情里,都不能落于下风。还要面对来自公众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和源源不断地质疑。
毕竟谁都不想成为那落后的1/2,在一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公募基金经理早就从幕后走到台前,类似「去年蔡总今年菜狗」的公开贬低与声讨,不是所有人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与公募相比,私募相对更为低调,基金经理们的状态也更为隐蔽。在这些几近于透明的群体中,也只有少量的头部私募会受到关注,他们的管理人也大多是当初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
比如7月份备受关注的高毅资产孙庆瑞与同犇资产童驯,都曾经因为净值回落幅度大而公开道歉或接受公开的访问,能查到的同犇投资消费10号在过去一年半亏损了近 50%。
还有更多不被看见的私募基金经理们,他们在焦虑中或躺平、或煎熬,但仍然充满希望地等待下一场风的到来。
看不见的“焦虑”
净值还在水下的万义,有些后悔过去几个月追踪热点。当然那也是上半年,下半年已经没有热点可言。
AIGC、中特估,是上半年的热点赛道,作为基金经理很难不受市场的影响。这正是万义最难面对的事情,因为热点行情相对市场总体表现太突出了,但同时又变化太快了。
以AIGC为例,2月、3月板块连续大幅跑赢指数,两个月时间板块的超额收益达到39%。但5月指数就开始震荡,6 月下旬更是直线往下,如果在高位追了仓位,那之后只能是要么割肉要么吞牙。
净值压力很快就会显现在规模端,私募客户动辄投资几百万,面对净值变化往往更为敏感,赎回动作也更快。
私募客户的赎回,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他们不像公募的客户们那样,先去股吧上大喊大叫,再去做一系列嘲笑的表情包,最后渠道方再把在客户那里受到的压力全部转回基金经理那里。
私募的大客户决定要赎回时只会说一句,“不好意思,我的公司财务需要一笔资金冲账,冲完账这笔资金就会回来。”看不到情绪、也看不出真假,但在私募呆了很久的万义对这个话术已经很了解,他知道这个客户不会再回来了。
万义年轻的时候,也时常会把客户的话当真,后来在这个圈子待久了他明白了,大家只是在互相留一些体面,谁也不要让谁的面子上过不去。但钱,的确是一次又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他的产品,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类似的压力和焦虑在同行间不断传导,在糟糕的市场环境中,“募资”早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人会再对募资抱有什么愿望或期待,这是一件被暂停的事。
现在,他们只能尽量希望自己不用因为赎回而被动卖出,损害净值。但净值的波动和赎回的压力恰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让他们的焦虑水平再次提高。
不过面对焦虑,不同人的选择是不同的。
有人卷生卷死
有人逃跑、有人开卷。
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分野,最根本的或许是预期管理或者心态控制。
卷的人,大多是无法控制自己的预期,或者无法控制领导的预期,最终的表现是中高仓位,以及面对中高仓位在回调时所造成的压力。
不断调仓换股、择时,甚至赌一把,就是选择“卷”的基金经理们不得不面对的工作。也有人赌赢过,冲一把规模,万义说,“但最后一定会是一地鸡毛”。
就像万义面对的局面那样,因为热点板块的超额收益太多了,很难抵抗住诱惑,但择时的要求很高,是很多“学术派”基金经理们难以应付的。
业绩越差的人,越需要表现给领导看,越需要“卷”;净值没有起色,内心也无法安定,会从内往外地求变,而一旦求变就可能继续被迫进入“卷”的循环。
但好业绩并不能“卷”出来,而且太“卷”了也会有人受不了。
曾经做过卖方后来又做私募基金经理的朱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逃离。“公司业绩越差的人越拼命,但越拼业绩也越差”。对他来说,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想这么累,但领导动辄开一个通宵的会,强行把他“卷”起来了。
而这种强度已经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他做了一个决定:从私募换到公募去。
这是有悖于一般人的选择的。
在一个处于上行通道的投资市场上,一个基金经理的职业路径是非常稳定的,惯常的轨迹就是从卖方、到公募,最后再到私募,并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卖方和公募的环节,有人会省掉其中一个,但毫无疑问私募才是终点。
朱光做这个决定有他自己的考量,他认为,这样或许可以不用高强度面对领导的情绪和每天被净值拷问的压力。
当然,逃往一个新的赛道,也会面对新的问题。
比如人在公募就不得不面对客户与渠道两方的情绪输出,以及非常情绪化的赎回,这些事情琐碎且耗神;再比如,投研上依旧很“卷”,覆盖更多的行业、参与更多的专家会议,都是标配。
但不必自己每天盯着净值表、应对老板的问询,对此时的朱光来说,已经是一种解脱。在私募时,领导来过问净值的当天晚上,Apple Watch 就会告诉朱光:你的深度睡眠减少了一半,只剩半小时了。
在那些被焦虑支配的日子里,好好睡一觉也是一种奢侈品。
有人选择躺平
不过,同样的情况,在躺平派的眼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许元纬是一个拥有传统履历表的基金经理。毕业后先在卖方,后来因为不想把精力全都花在写报告这件事上,转而去了公募,再后来又自己与合伙人奔私,做了自己的产品。
受访的时候,他的产品仓位只有不到2成,他告诉光述Lightell,现在的A股市场就像沼泽地,越想要挣扎,就会陷得越深,不如佛系一点,反而更容易度过。
但每个人“佛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许元纬躺得并不算很平。他能保持佛系,主要源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前期做的一些保护措施——维持较低的仓位。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到岗上班,敦促研究员做一些研究上的储备工作。
但他并没有因此覆盖更多的行业和公司,“因为有些行业根本没有阿尔法”。他只是在随时等待“右侧”的时机到来,好让他打出属于自己的子弹。
如果说有一类私募基金经理如同许元纬那样,因为有着明确的目标而“躺平”。那么,还有一群人则是因为基金规模小,且大部分钱都是团队自己的,没有那么多压力,所以才能“躺”的心安理得。
他们秉持的理念就是:赚不到钱总比亏钱好。
三四月份的时候他们有人抓住了一波机会,赚到一些钱,实在没赚到的,也就算了。到五月之后,他们几乎完全放弃市场,选择去度假,或者更简单地,直接去睡觉。
“要不是今天有卖方要来路演,我现在还在家睡着”。因为目标只是赚钱,而不是茫然地参与市场竞争,他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
一起等风来
当然,还有更多基金经理,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赵正信就是其中的一员。
每当想卷起来的时候,他就会再次被负面消息和消极的市场情绪压制,开始通过朋友圈这种私人渠道发泄情绪。但如果你问他准备怎么办,他只会回你一个字“熬”。
“熬”这个字包含了太多东西,包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熬,以什么样的仓位和配置去熬,准备熬到什么时候。
他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但一面备受煎熬一面保持乐观的赵正信,会在行情特别差的时候一边在朋友圈开骂,一边自己默默加仓,等候下一个上涨的时点。毕竟,小孩子才有喜恶,成年人只看利弊。
然而投资可能是门玄学,很少有人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因为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很少有人敢说下一个上涨的时点什么时候会到来。
但做右侧交易的人不害怕,他们只会继续维持低仓位,继续坚持,相信市场的上升周期总会到来,他总会抓住下一个机会。
不过许元纬说,也不是所有人都对周期拥有特别强的信念,他的周围已经有朋友提前准备好了自己人生的退路,跑去偏远的地方买了很多地,如果做不下去了就去种地。
当被问及他是否会转行或退出竞争,许元纬沉默了许久,克制又无奈地说,这行就是这样,起起伏伏,周期不定。
“但除非证券市场关门了,否则我不会转行。”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万义、朱光、许元纬、赵正信均为化名。
END
光述Lightell
记录「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好公司和好故事,洞察行业变迁与未来趋势。
联系我们:Lightell@126.com
本文来源:光述Lightell,作者:鹿安岛,原标题:《聚光灯外的私募基金经理:要么卷死,要么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