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ESG报告质量画像:3成A股公司已披露,专业性模糊

商道纵横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全景式地刻画出沪、深、北三市5212家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群像。

商道纵横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全景式地刻画出沪、深、北三市5212家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群像。

在这幅行业“浮世绘”中,从数量和增速的维度上看释放了积极信号:截至2023年6月,共有171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较上年度增长285家,发布报告的公司数量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2.9%,较上年增长了3.3%,其中上交所的 ESG 报告发布率最高,达到43.2%,明显高于深交所26.9%的发布率,以及2021年新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1.5%的发布率。

不过,华尔街见闻注意到,从质量的维度上看,A股公司ESG报告尚未完成从“传播型报告”向“专业性报告”的过渡,许多企业依然停留于以往传播、公关导向的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思维定式。

业界期待,今年6月底新发布的ISSB准则可以为A股下一个年度的ESG报告画像增添专业性的色彩。

认知度显著增长

上述报告显示,与2021年度相比,2022年度两交易所ESG报告发布的数量依旧保持稳步增长,上交所同比增长12.2%,深交所同比增长31%。

有趣的是,上市公司对于“ESG”概念的主观认同感显著增加。在已发布ESG报告的1714家上市公司中,共有581家上市公司发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管治(ESG)报告,占比为 33.9%;共有947 家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CSR)报告,占比 55.3%;有82家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SD)报告,占发布总数的4.8%。此外,亦有 104 家上市公司的报告以“社会责任”“ESG”“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组合命名,占比为 6%。

与2021年度相比,以ESG命名的报告比例显著上升,增长了 2.1倍,而以社会责任命名的报告数量则出现明显下降。

尤其是在金融业、公用事业和能源业,ESG报告的发布率已经分别达到89.8%、56.7%和47.2%。而从行业发布数量来看,排名前三的行业是工业、ICT和消费品行业,分别是370家322 家294家,其行业发布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行业企业基数比较大。

发布者中的龙头效应也极为明显,截至2023年6月25日,沪深300中共有28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度ESG 报告,占沪深300公司总数的93.3%。

“这与近年来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引密不可分,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正在积极推动 ESG在中国的发展,对上市公司 ESG信息披露提出愈发严格的要求。”商道纵横合伙人刘涛对华尔街见闻分析称。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明确要求:“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和金融类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社会责任等非财务报告;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明确要求:“深证 100”样本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

沪深 300 企业行业发布率并列第一的是金融行业、能源行业和公用事业,发布率均为100%,这也体现了在全球绿色金融、ESG 投资的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上市公司在 ESG 发展建设与信息披露方面更具主动性。

从统计结果来看,医药行业发布率上升显著,发布率为96.2%,与2021年度相比,发布率增长18.8%,从倒数第一逆袭至第二名。

“传播”与“专业”的失衡

从ESG报告篇幅来看,A股上市公司似乎正在努力让报告看起来更加充实和完善。有156份报告页数在50-100页之间,占比55.9%;有 80 份报告页数超过100页,占比 28.7%;26份报告页数在25-50页之间,占比9.3%;仅有17份报告页数小于25页,占比 6.1%。

“从报告内容来看,小于25页的报告多为纯文字叙述,报告结构不完整、缺少 ESG数据等关键内容,报告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超过50页的报告相对而言结构较为完整,包含利益相关方沟通、实质性议题分析、ESG 数据表等核心信息的披露,报告内容的质量和透明度更 高;超过 100 页的报告虽然篇幅较长,但是还需要注意内容的实质性,披露体现自身管理机制、利益相关方关注的内容。”刘涛对华尔街见闻解释道。

刘涛的观点认为,需要注意有的上市公司ESG报告仍在使用已经失效的标准,亦有报告参考很多标准但没有一个达到深度应用。

“上市公司在选择报告编制标准时首先要符合自身所在交易所的披露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参考国内外其他通用 ESG 标准或指引,持续提升报告质量。公司需要厘清标准是‘依据’还是‘参考’。”刘涛建议称,“依据”是指公司编制报告时必须遵守的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发布的 ESG 信息披露要求,要一个不少地披露,或者“不披露就解释”,而“参考”是指公司为了提升报告质量,额外遵守的ESG 标准或指引。

“上市公司在编制报告前,需要明确报告定位,确定报告的目标群体与用途,CSR报告属于传播型报告,主要面向多元利益相关方,而ESG报告属于专业型报告,主要面向投资者,需要严格遵守证券交易所及证券监 管机构发布的标准。专业型ESG报告要求用词标准化、内容简洁与清晰,通过实质性议题分析、量化数据与管理目标等内容体现专业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并吸引投资者。”在刘涛看来,上市公司可以将报告篇幅控制在60-80页,并定期开展实质性议题分析工作,理解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识别出高实质性议题后结合公司的ESG管理情况,在ESG报告中通过每节说明对1-3个实质性议题的管理进展的方式,有效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不断提升报告的透明度与专业度。

商道纵横的这份报告还建议上市公司加强数据管理,完整披露《ESG数据表》,可能完整地披露连续3年的ESG数据,尤其是高实质性议题下的指标。与此同时,ESG 数据的披露应提供详细的附注,包括定义、数据管理口径、计算方式、数据变动超过 30%的解释等内容,为投资者提供准确且详实的数据参考。

在280份已发布的ESG报告中,116家公司披露了《ESG 数据表》且有连续三年的数据对比,占比 41.4%;105家公司有披露《ESG 数据表》但仅有1-2 年的对比,占比37.5%;总体而言,披露《ESG 数据表》的公司占比达 78.9%;有 59 家公司未披露《ESG数据表》,占比 21.1%。

ISSB准则或带来改变

气候信息方面的披露率的显著不足,体现出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

ISSB 新标准《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中就明确要求,企业应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角度披露气候相关财务信息,包括评价气候相关重大风险和机遇对主体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管理策略。

然而,研究主要统计企业的气候变化管理目标和气候风险与机遇识别情况发现,沪深300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的280家公司中,仅有91家公司披露气候变化管理目标的情况(其中,深交所43家与上交所48家),占比30.3%;有113家公司开展气候风险与机遇的识别(其中,深交所 46 家与上交所 67 家),占比 37.7%。

据统计,沪深 300 中 ESG 报告编制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 Standards)的数量最多,占比 75.4%。其次是参考港沪深证交所 ESG 信披指引的报告,占比 74.6%。从沪深两地上市公司的依据标准来看,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依据《上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和《上交所<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 编制 ESG 报告;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ISSB的正式实施或许为2023年度ESG报告的编制带来影响。

“参考ISSB和TCFD标准框架,持续提升气候信息披露质量,企业需要切实将气候变化风险及机遇融入日常管理,从常规的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除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及机遇识别以外,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风险与机遇带来的财务影响,并设立具体的管理目标。在绩效方面,公司也需要融入气候变化相关的因素。”刘涛如是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