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车主们都抱怨新能源车充电慢,畅想何时充电能像加油一样便捷、迅速。
新国标的推出给行业打了剂强心针,几分钟充满电,很快将不是梦。
01 新国标,加速快充时代的到来
近期充电新国标发布,引发市场热议,本次新国标实际是对原有2015年版国标方案的全新升级。升级后的核心变化有3点:1)沿用我国现行直流充电接口技术方案、保障新老充电接口通用兼容;2)最大充电电流从250A提高至800A、充电功率提升至800kW。3) 进一步提升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同时满足直流小功率、大功率充电等实际需要。
近几年新能源车普及迅速,但补能问题一直是痛点,充电时间长,公共直流桩占比低,车桩比失衡,反过来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此版新国标,明确对充电电流和功率的提升,标志着快充已渐行渐近。
但想更好的驱动快充产业落地,不仅需要汽车端、电池端的联动,同时需要充电桩基础设施以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尤其充电桩作为补能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消费者对快速补能的需求日益剧增,大功率直流充电的需求暴增。
因为要解决用户“充电焦虑”,一方面需要加大充电桩的量,另一方面需要缩短充电时间。而缩短充电时间,自然需要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因为功率越大,充电越快,才能帮助用户实现充电速度宛如“加油”般的体验。
充电桩根据充电速度不同可分为:慢充、快充和超充。慢充即交流桩,快充和超充即我们平时说的直流充电桩,所谓超充无非就是功率更大的直流桩。见智研究在“风口再来,复制储能的充电桩|见智研究”一文中强调充电桩出海机会大,海外量和价都比国内更具优势,结构上,国内和国外对公共直流桩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大功率直流桩。
此次文件落地,大功率直流桩的发展会越来越快。
02 大功率趋势下,充电模块企业“不进则退”
充电模块是大功率直流桩的核心部件,过去对充电功率要求并不高,充电模块虽然属于充电桩里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但是低端、同质化竞争仍十分残酷。随着大功率趋势到来,对充电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内20KW的充电模块仍是主流,但是主流模块企业,通合科技、英飞源、优优绿能等企业的产品已陆续向30/40KW迭代,甚至已研发出60KW的模块等。除了功率,技术上也从传统的风冷模式逐渐向液冷模式转变。
快充时代渐进后,那些具备大功率模块研发生产能力、以及布局液冷散热方式的企业会更受益。
充电桩行业与光伏等其他制造业大同小异,发展到一定时间必然面临同质化、产能过剩、这时产品升级是唯一出路。
国内上市公司做模块的企业包括通合科技、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等等。今年上半年业绩已经兑现。
见智研究在“市场关注的充电桩,终于开始兑现利润 | 见智研究”一文中,详细解读过通合科技半年报,其2023H1营收3.3亿,同比增长57.9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82.19%,其中充电模块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142.74%;毛利率25.45%。从业绩可以看出,充电桩已为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量。
除了通合科技,道通科技今年上半年营收14.48亿元,同比增长40.13%;归母净利1.89亿元,同比增长120.69%;盛弘股份上半年营收11.02亿元,同比增长100.89%;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66.15%。
简言之,新国标的标准在预期内,只是落地后让产业发展更加明确。充电速度不断加快,只有车企、桩企、各种零部件等环节的技术升级跟紧需求,才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