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人出名却未必有路。
这是当下公募基金经理们的困扰和现状。
根据WIND的最新统计(截至9月26日),目前公募基金业内在任人数为3552名。算上未记名的专户投资经理,公募行业至少有4000名投资专才。
但基民们又能记得几个呢?
除了最出名的张坤、葛兰、蔡嵩松、刘彦春、朱少醒、刘格菘外,
还有近年夺得过年度排名第一名的赵诣、黄海、崔宸龙、陆彬等。
以及头部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经理如丘栋荣、林英睿、郑澄然、傅友兴、李晓星、冯明远、谢治宇、杨瑨、胡昕伟、周海栋、杨锐文、傅鹏博、胡宜斌、谭丽、归凯、杜洋、曲扬、骆帅等.....
这个行业内“有名有姓”且有一定美誉度的人名充其量是300人。
要在这4000人中脱颖而出,真是太大的一个难题。
常规的路子十不中一,于是有些基金经理想出了新的“出名手段”。
方法一:语出惊人
No news is bad news(没有新闻才是真正的坏新闻)是西方部分国家“小报”的“座右铭”,却成为当下个别基金经理的人生“圭臬”。
日前,就有基金经理在一场活动上,公开讨论“上半年A股股民人均盈利3.91万元”。
这个说法因和股民“体感”差异过大,而直接登上社交软件的热搜前列。
往前数,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在社交平台上留言:感谢每一位持有人与我一同坚守,你们值得拥有今天的远古巨阳(下图)。
“远古巨阳“这种“白垩纪”味道的表述,也迅速引发了基民的“吐槽”。
再往前数,那就更多了。
有人坦率说,“在半导体科技赛道中,国梁也希望能拥有名字”(下图)。
有基金经理作“走下神坛”状,以净值跌到不敢去丈母娘家蹭饭、下跌时多做家务少挨骂等“接地气”表述而出圈爆红。
方法二:单练小作文
自部分基金经理以季报“观点”走红后,业内渐渐形成了写“万字小作文”的习惯。这也成为不少基金经理“出圈”的法宝。
内地基金业近年的三大“文豪”是张坤、杨锐文和焦巍。
张坤最擅长的是研写投资理念。他绝少现身受访,而是把每次季报作为其汇报投资思想的平台,所以,他写的内容相对完整、成体系且有相当深度,这也是他的季报屡屡被行业关注的原因。
杨锐文的名言是“盐碱地里种庄稼”,即善于在冷门行业内选股。所以他的文字着重在行业分析上。他本人又是研究汽车、科技出身,看他的小作文好比是看行业调研精选,有“一目十行”之效。
焦巍是这几位中“才情”最为出色的。他对行业和基金经理生态的描摹,用词精准,惟妙惟肖,读来记忆深刻。他的“南宋派”言论,迄今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业内还有一些隐形“文字青年”。
现在已经“中规中矩”的刘彦春,其实早年是个文字情趣卓然的文青。其季报有国学大师钱钟书的风格,幽默、犀利、隽永,读后常让人有“此中有深意”、“抚掌大笑”的感受。
另一位是已经从长信基金“退役”的安昀,当年有些基金经理搞集中投资“押注”单行业。业内少有发声,唯有安昀敢于“拍案而起”发问:这样真的好吗?会不会是少部分人赚钱,绝大部分人买单?
这也为他在业内获得了不少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方法三:展示人生,进入一线
方法三,通过视频展示基金经理多个维度,是近年受销售渠道尤其是互联网平台欢迎并助推的情况。
在某大型互联网销售机构的安排下,大批的知名基金经理拍摄视频、上直播、甚至上山下海的去调研,并把过程刊载在相关平台上。
这个方法在早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这其中,特别出圈的就包括招商白酒基金的侯昊,国泰基金的梁杏、华安基金的许之彦,富国基金的张圣贤等。
作为指数基金经理,他(她)们和客户、渠道的交流很多,也善于在恰当时候给出及时深刻的分析。
此外,侯昊下过矿、张圣贤去过猪场,华夏基金屠环宇亲身体验外卖员,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行业高光瞬间。
也有马失前蹄
但不是所有的“尝试”都能获得流量的。
有时候,有些流量操作,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首先,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应该是适用的。
当初,“半导体科技国梁也希望能拥有名字”甚至一度刷屏讨论区。但投资者的反应也是两极分化。
“做家务的“基金经理,可能很多人只记住了做家务,都不一定记住了名字,更别谈知道他关注的焦点也是半导体。
那个立志做半导体赛道最会翻石头的基金经理,最终收获了业绩的压力。在8月下旬,他数度道歉,因为表现让投资者朋友们失望了。
长期还看“业绩”
说一千道一万,基金经理最终的“安身立命”之本还是业绩。
对于绩优者,恰当的宣传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也要小心,如果业绩不佳,可能会遭到基民的情绪“反噬”。
那些万字小作文的参与者们,近一季已多数“退赛”,只留下,真正有思考、有想法的基金经理坚守。
喜欢“惊人之语”的基金经理,若没有恰当的业绩,也会在社交平台上被“怼”。
就如同近期的洁柔的案例那样,网友评价:真诚才是最好的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