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喊“去美元”,实际去的是欧元?

相较于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全球性支配货币,欧元的货币地位建立在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以及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SWIFT追踪的全球支付货币数据显示,8月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从年初的37.9%降至23.2%,降幅接近15个百分点。如果剔除欧元区内结算,欧元在国际市场中的结算份额从年初的33.3%降至12.7%,降幅超过20%。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元仍在扩张。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40.12%升至8月的48%,仍稳居全球最活跃的结算货币。

其他主要支付货币中,英镑和日元的份额分别7.14%和3.68%,继续排名第三和第四,8月人民币的份额攀升至3.47%的历史最高水平。

长期以来欧元在国际收支中的结算比重维持在30%以上,在国际融资市场、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也一直紧追美元,主要受益于欧元区的成立。

数据来源:ECB

引入统一的货币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的同时还省去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成本,更大的市场和稳定的货币刺激了欧元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2008年欧元区内部商品贸易额为1999年的三倍,欧洲经济的繁荣与欧元走强相辅相成。

欧元趁此机会获得了更多资金的青睐,在与美元的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从1999年的18%升至2009年的28%,支付货币中的份额其上升的比例基本对应着美元失去的份额。

另外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按区域划分,1999-2019年期间美元在美洲(96%)、亚太地区(74%)和全球剩余地区(79%)的出口贸易结算货币中均占据支配地位,唯一例外的是欧洲,欧元在欧洲商品出口结算中的占比达到66%,超过美元在该地区的使用(23%)。

由此可见,相较于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全球性支配货币,欧元更多的还是扮演着区域性支配货币的角色。

图:按区域划分,全球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占比

数据来源:FED

但如今基于SWIFT跟踪的欧元区内和欧元区外结算数据,欧元在国际市场上正在全面失去支持,欧元为何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