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朝明:美债利率飙升正逼近关键点

小心1987“黑色星期一”重演!

美联储下一步怎么走?野村警告利率水平已至临界点,美联储应“三思而行”。法兴高呼,若继续加息,1987“黑色星期一”将重演。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22.6%,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那年10月,全球股市损失达1.7万亿美元,23个主要市场中有19个市场的跌幅超过20%。

近日,辜朝明指出,飙升的利率正逼近风险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关键点,房地产和其他对利率敏感的行业已经对利率飙升做出了反应,但股市等风险资产未对美联储激进加息完全定价,如果利率达到这一临界水平,美国经济软着陆的设想将不复存在,市场可能会崩溃,甚至可能再次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

“大空头”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Albert Edwards则指出,美联储继续加息或使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债券市场将吸引更多投资者,股市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前股市的韧性令人想起1987年"黑色星期一" 。

利率正在逼近关键点

辜朝明指出,尽管美联储激此前进加息,迅速提高利率,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发出警告,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前一段时间一直在3.5%至4.5%之间的小幅波动,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

辜朝明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市场认为通胀将在短期内得到控制,短期利率将走低。但是,如果市场参与者意识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么基于这种预期的资产价格可能会突然发生纠正。

两周前结束的9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保持利率不变,但会后公布的联储官员预测未来利率水平点阵图释放鹰派信号,显示六成以上官员预计今年内还会再加息一次,以应对美国意外强劲的经济。

同时,美联储官员对明后两年的利率预期中位值较前次上调了50个基点。这意味着,联储预计明年的降息次数可能减半至两次。

辜朝明称,虽然很难预测利率的关键点在哪里,但令人感到担忧的是,自美联储暗示利率将不得不在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以来,债券一直处于动荡之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5.05%,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4.88%,均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辜朝明认为,当市场利率不随着美联储设定的政策利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那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不再奏效。美联储停止加息但美国国债收益率却仍在攀升这可能会影响鲍威尔的下一步行动:

鲍威尔9月决定暂停加息并谨慎推进下一步举措的一个重要考量便是,他担心利率可能正在接近关键点,逐步接近关键位可能迫使美联储暂停加息。

Edwards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利率迅速上升地情况下,美国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再加上“财政痢疾”——创纪录的预算赤字和债务僵局推动了10年期美债收益率超过4.7%。

Edwards认为,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股市所呈现的韧性让他回想起了1987年,最终股市投资者的乐观情绪还是被浇灭了:

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安全回报的投资选择,这或将引发越来越多投资者撤离风险较高的股市。你是否觉得自己就像坐在一辆汽车里,你知道自己即将撞车,但却无力停车?

就像 1987 年一样,现在任何衰退迹象都肯定会对股市造成毁灭性打击。

美联储或将停止加息

辜朝明指出,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影响减弱,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加大利率调控力度,这使得美国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到资产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周期的影响,对临界点临近的担忧可能促使美联储停止加息步伐:

在美联储停止加息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却发生了变化,这有其积极一面的影响,消除了美联储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但我怀疑美联储也在担心会失去控制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预计美联储不仅会密切关注通胀趋势,还会密切关注债券市场利率的走势。

美联储当然不希望市场利率的变动超过政策利率的变动,而引发大问题。

“新美联储通讯社”Nick Timiraos近日警告称,美国长债收益率飙升正在摧毁经济软着陆的希望,借贷成本猛增可能大幅放缓经济增长,并增加金融市场崩溃的风险,进而可能削弱美联储今年再度加息的理由

至于临界点到底在何处,此前,野村证券分析师Matsuzawa指出,3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可能是触发美国经济和信贷进入技术性收缩的临界点之一,并认为这将迫使美联储暂停加息。Matsuzawa在报告中写道:

在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尚未达到某个临界点时,许多情况下,经济和信贷会持续扩张,但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即使政策利率没有改变,经济和信贷状况也会进入技术性收缩。

3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另一个指标是基于通胀预测的美债实际收益率。

上周二,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短暂突破1%,与上一个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达到技术性收缩(2018年底)时达到的水平持平。

图片来源:野村证券

我们认为,一直到11月,美国经济和信贷环境将继续恶化,这将迫使美联储暂停加息。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