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在25日上午10时召开的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表示,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增发国债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并将于今明两年安排使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
财政部表示,增发国债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财政部: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8%,政府负债整体风险可控
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关于国债发行方面,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做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所以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
财政部: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
朱忠明表示,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所以我们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
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
财政部:增发国债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
朱忠明说,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财政部:增发的1万亿国债将于今明两年安排使用
朱忠明表示,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将于今明两年安排使用,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
财政部:增发国债将单设转移支付项目
朱忠明指出,为保持预算年度间衔接,将参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单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项目,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财政部:增发国债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朱忠明表示,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国家发改委:本次增发国债把防洪减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
罗国三在吹风会上表示,本次增发国债把防洪减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推动进一步整体提升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一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系统推进骨干防洪治理。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工程、大中型水库工程、蓄滞洪区工程等,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防洪工程“三大件”,其中堤防是先手牌,水库是王牌,蓄滞洪区是底牌。
国家发改委:原则上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对于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以下为例行吹风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昨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今天我们举行的这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将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有: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先生。
下面,先请朱忠明先生作介绍。
财政部副部长 朱忠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借这个机会,我代表财政部感谢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加快完善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规划和建设。
为此,国务院提出议案,建议增发2023年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已经昨天刚刚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资金规模,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并统筹财政承受能力,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按此测算,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万亿元增加到4.16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关于资金投向,聚焦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主要用于8个方向:
第一,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恢复到灾前的水平。
第二,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支持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大中型水库建设以及蓄滞洪区围堤建设,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第三,是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实施预警指挥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灾防范工程和基层防灾工程,加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提升防灾避险能力。
第四,是其他重点防洪工程。支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小型水库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海堤治理,整体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第五,是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支持灌区建设改造修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丹江口水库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灌溉供水、排水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是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支持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动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第七,是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第八,是用于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介绍的第二个方面。
关于预算安排。为了缓解地方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根据有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安排使用,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的落实,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此次增发国债的具体落实工作,及时启动国债发行,做好预算下达,持续跟踪加强国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邢慧娜:
下面请张世昕先生作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张世昕: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财政部朱部长介绍了增发2023年国债资金规模等有关情况。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此次增发国债项目建设有关工作,向大家介绍情况。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住了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总体上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特别是从三季度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整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出现了积极变化。
近年来,京津冀、东北、河南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暴露出我国在防汛防洪和救灾应急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多短板弱项,亟待加大投入力度。8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抓紧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加快完善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规划和建设等。
通过增发国债加大中央投资力度,能够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与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统筹推进国债项目安排实施各项工作。谢谢大家。
邢慧娜:
谢谢两位发布人的介绍。下面大家可以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此次通过增发国债,专门支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回顾以往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请问财政部具体是出于什么考虑,谢谢。
朱忠明: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的汛期,中央财政紧盯灾情险情,优化拨付流程,全力支持防汛救灾工作,中央财政通过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等渠道,积极支持各地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抓紧补短板、强弱项,体系化全面提升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综合考虑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资金需要,以及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务院提出了增发1万亿元的国债来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昨天已经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下一步,财政部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各地不断提升防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国家发改委,在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另外,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谢谢。
张世昕:
谢谢您的提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从编制规划和推进项目等方面积极做好有关工作,为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一是加快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国务院部署,我委抓紧牵头组织编制《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5省市也分别编制地方规划,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恢复重建工作。
二是提前做好项目准备。9月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方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紧筛选准备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督促地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国债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三是研究建立项目工作机制。与财政部等研究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明确了项目筛选、要素保障、推进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安排,提前推进准备工作,确保国债资金一旦到位后,能够快速精准直达具体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
一是抓紧建立工作机制。我委、财政部将抓紧与教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审计、气象、林草、地震、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和央地协作,统筹做好国债项目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组织做好项目筛选。抓紧组织各地方,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快推进国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保障。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四是着力抓好监督管理。通过在线监测、现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国债项目开工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实施,恢复和提升受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挤占挪用国债项目资金等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第一,现在如何看待之前传统的3%的财政赤字红线,突破3%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现在财政部是否更偏好让中央政府加杠杆而不是地方政府?第三,我们想了解一下,银行会获得怎样的支持来购买增发的国债?谢谢。
朱忠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关于国债发行方面,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做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所以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所以我们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刚刚张秘书长提到,本次增发的国债资金全部按照项目管理,请问此次增发国债对项目主要有哪些要求?哪些项目是能够得到资金支持的?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罗国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增发国债具体到项目要求,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做好规划编制和落实的同时,还要压实有关部门责任,细化工作要求。
二是满足投向领域要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应符合此次国债资金支持范围,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对于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在开工前对地质条件、生态风险、工程难度、建设方案、群众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
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的国债资金需求要根据国债资金支持标准,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合理提出,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下一步,我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将国债资金落实到符合投向、条件成熟、质量较高的项目,加快推动国债项目建设实施,充分发挥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谢谢!
新华社记者:
想请问一下,这次增发的国债资金将如何分配,对地方在落地实施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谢谢。
朱忠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这次增发国债的资金规模比较大,所以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工作尤为重要。前期财政部已经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来细化国债项目的预算安排。具体包括: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将针对8个支出方向分领域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每个方向的具体支持范围和支持内容,并结合各领域的实际提出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政策。
二是形成项目清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全面做好项目的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及时按程序来上报项目需求,经工作机制审核后形成项目清单。
三是下达项目预算。财政部根据工作机制确定的项目清单,及时下达国债项目预算。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和督促地方用好国债资金,加强资源整合,做好与现有资金安排的衔接,要求各地足额落实地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的需求。同时,国债发行以后,地方要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尽快将资金落实到对应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
想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增发国债?官方是否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比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更严峻呢?谢谢。
朱忠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我理解,这位记者关心的是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是不是作为提振经济的重大举措。
今年以来,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整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次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支持重点之一,是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想请问有哪些具体的支持项目?谢谢。
张世昕: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海河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目前,我委正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加快编制《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此次增发国债将重点支持《规划》实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优先支持水毁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立足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中央财政应急救灾资金等各项资金支持下,已经优先开展损毁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确保灾区群众温暖过冬。增发国债将重点加快医院学校、养老托育、公共体育文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水毁农田修复,尽快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另外,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在2024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重建任务,重建美好新家园。
二是同步支持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坚持系统谋划、因河施策,锚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家园的任务目标,大力推进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蓄滞洪区达标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坚持一城一策,系统推进城市排涝能力建设,加大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开展低洼易涝路段综合整治。
三是大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坚持未雨绸缪、因灾设防,在灾害易发区、雷达观测盲区和重点保护区域,加密提升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水文、水位站,提升极端天气短临预报和预警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推进基层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区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委将立足灾区实际、分清轻重缓急,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建设重点和时序,力争通过规划实施,为实现海河安澜、区域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支撑。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次增发国债的资金规模比较大,使用领域也比较多,请问在增发国债资金的安排使用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谢谢。
朱忠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此次增加发行国债的主要目标是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资金安排使用方面,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中央承担还本付息。我前面已经介绍了,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二是今明两年安排使用。当前已进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
三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为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四是单设转移支付项目。为保持预算年度间衔接,将参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单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项目,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细化工作安排,加强资金管理,及时下达资金预算,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防洪减灾工程是本次增发国债资金使用的重点领域,请问在投向安排上有哪些考虑?谢谢。
罗国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组织实施了长江干流崩岸治理、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淮河入海水道等重大工程,在防御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增发国债把防洪减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推动进一步整体提升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
一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系统推进骨干防洪治理。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工程、大中型水库工程、蓄滞洪区工程等,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防洪工程“三大件”,其中堤防是先手牌,水库是王牌,蓄滞洪区是底牌。我们将按照流域防洪规划布局,系统实施骨干工程建设,有效提升水库调洪削峰能力,推进重点堤防达到防洪标准,保障蓄滞洪区在遭遇超标准洪水时顺利安全启用。
二是同步推进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系统提升防洪能力。在加快推进骨干防洪工程基础上,我们将统筹处理好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关系,加强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治理、水文基础设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海堤工程、重点区域排涝能力等工程建设,实现防洪排涝兼顾、大中小型工程衔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同,形成系统完备的工程体系。
三是加强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粮食生产和旱灾应对能力。我们将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并在水土资源具备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工程。同时,实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加强国债的资金监管,对于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至关重要。请问在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朱忠明:
谢谢您的提问。本次增发国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为保障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将加强资金的全流程监管,具体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监管工作:
一是纳入直达资金机制。财政部将充分利用直达机制,将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全部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发现的可能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过去的实践证明,直达机制的管理还是很有成效的。
二是开展常态化资金监管。财政部将充分发挥各地监管局属地优势,组织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专门制定监管方案,明确监管任务要求,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严查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压实地方监管责任。财政部将督促各地将国债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盯紧盯牢国债资金使用。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