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工程”的钱从哪儿来?

分析指出,抵押补充贷款(PSL)或是资金主力、财政补贴、专项债和市场化资金或是筹措资金的补充渠道。

近期,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再次发声,“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

分析认为,“三大工程”是落实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抓手,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和重要切入点,建设保障性住房则被指是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

最新进展方面,10月以来住建部已赴多个省市调研“三大工程”推进情况,有消息称有望加快推进,可能最快将在本月推出具体实施计划。

“三大工程”箭在弦上,其资金来源是市场关注点。近日央行已表示,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根据各大券商研报分析指出,根据以往棚改经验,抵押补充贷款(PSL)或是资金主力、财政补贴、专项债和市场化资金或是筹措资金的补充渠道。

抵押补充贷款(PSL)

长江证券指出,央行行长在金融街论坛表示,将对地产“三大工程”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必要时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关注后续PSL等结构性工具的新增和创设。

PSL是上一轮棚改的主要资金来源,2014年央行创设PSL,PSL采取“先贷后借”模式,政策行向PSL所支持的特定领域投放专项贷款后,向央行提供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PSL主要服务于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建设、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等重点领域。PSL将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形成合力,加快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微观就业、促进社会消费的综合效应。

国金证券预计,本轮城中村改造也将获得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后续会明确机遇城中村改造的专项计划。从规模体量上看,参考 2022 年设立的 1000 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预计城中村改造获得的政策性银行支持也是千亿级别的体量。

据华创证券统计,“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中提及的资金来源多为政策行+商业银行。例如:1)10月沈阳市表态将“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推动项目落地落实。”2)10月武汉市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中,涉及的金融主体为“6家银行”。

财政补贴、专项债和市场化资金

其次,广义财政补贴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国金证券指出,相较于大体量的城中村改造投入,财政补贴体量较小,起撬动杠杆作用。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投入到城市更新相关的资金科目主要有“棚户区改造支出”(千亿体量)、“公共租赁住房支出”(百亿体量), 另有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万亿级别,覆盖拆迁成本)。

广发证券也指出,广义财政支持保障房建设是一个既定方向,2019 年棚户区改造占专项债 比例一度达 33%,2020-2022 年降至 13%左右。在保障房建设升温背景下,以 2024 年新增专项债用于城中村 和保障房的比例 20%左右预测,对应全年资金规模约 0.7 万亿元;此外,近日央行已表示“为保障性住房等‘三 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不排除会有类 PSL 的方式,这一部分若落地则对广义财政来说是一个增量。

关于财政政策,1万亿国债的增发打开了中期财政的灵活调整政策空间。从目前信号看,2024 年积极财政的主线较为明确,即中央加杠杆、地方化风险、整体稳增长;同时,通过广义财政配合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 以进一步托底总需求。中性情形下,广发证券预计 2024 年目标赤字率在 3.2%-3.5%的区间,继续传递财政适度扩张 的信号;专项债规模 3.8 万亿元左右。

此外,国金证券指出,城中村改造专项债或成为重要资金来源补充。在上轮棚改中,棚改专项债逐步替代PSL成为棚改的主要资金来源。2021 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棚改专项债使 用范围放宽,调整为“主要支持在建收尾项目,适度支持新开工项目”。2022 年全年地方政府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专项债 6320 亿元,占总新增专项债比例 16%。但是由于专项债目前仍主要用于收尾项目, 且21超大特大城市中仅上海、北京有一定加杠杆空间,预计专项债难以成为本轮城中村改造的主力资金,预计为重要资产来源补充。

市场化资金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市场化资金主要通过房企参与开发整理和城市更新基金引入。上一轮棚改,市场化资金可通过 PPP、特许经营、投资+EPC 等多种政企合作模式参与,也可以通过棚改服务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向金融机构贷款。

1、目前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引入市场化资金占比较高的项目为开发商主导,由开发商按规划要求负责项目的拆迁、安置、建设、经营管理, 核心是开发商顺利获取土地,并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实现容积率的突破来平衡投入和盈利; 本轮由于民企大量出险,房企参与主体以央国企为主。

2、城市更新基金一般是政府引导性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国企,同时吸纳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预计在未来“做地”模式占比提升的背景下,更多的市场化资金将通过城市更新基金的方式参与城中村改造。 

本文综合自华创证券《五问“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广发宏观《前瞻 2024:进一步正常化》和国金证券《城中村改造是明确支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