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有哪些可循的历史规律?
首先,指数层面看,A股在年末往往会迎来上涨行情。2005年以来,上证指数在11、12月涨跌幅均值达1.53%、3.79%,胜率达61%、56%;
其次,结构上,大盘价值往往在年末跑出超额收益,金融地产链、大消费板块表现更强。但若拆分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大盘价值显著跑赢主要集中在典型的几个年份(如2011/12/14/16/18/22年),出现概率不足50%(46%),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二是大盘价值跑赢的背后,排除熊市外,往往伴随来年经济增长预期向好,典型的如2022/16/12年。
最后,年末一个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估值切换,其本质在于股价与当期业绩脱钩,并提前反映来年的业绩预期。从全年的维度看,每年11-12月是股价与业绩的相关性较低的时期,也就是业绩窗口期过后,当期业绩对于股价涨跌的解释力下降,加之临近年末重大会议召开的时点,政策以及来年的盈利和估值预期对股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步步为营:聚焦边际预期改善方向
过往的历史经验给当下的借鉴?——我们认为不可简单套用。历史上年末行情的规律只是统计学上的结论,要么是熊市途中,要么是来年增长预期显著改善。排除掉这些基本面变量,年末的异象更多归因成一些交易因素,比如:股价与当期业绩脱钩,并提前反映来年的增长预期;机构的获利了结行为等。放之当下,以上因素很难成为后市行情的主导变量。
对于现阶段行情,更准确的界定,依然是前期核心矛盾充分暴露后的缓和期;且市场的动力多来自于分母端,分子端压力未见有实质性改善。10月国内通胀、M1增速的再度回落,以及全球主要国家PMI的回踩,说明有拐点、无弹性仍是当下经济的现状,影响下一个阶段分子端预期的重要变量可能是12月的政策力度(而非现实增长)。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当下仍处于修复前期超跌的窗口期。依照美债利率、中债利率、CRB金属现货指数这三个标尺,我们拟合出沪深300“合理定价”的目标位,目前看指数仍有约160点(5%)的上行空间。中期维度,我们依然维持“美债利率下有底、国内利率上有顶”的基准判断,A股上行空间的进一步打开,需要分子与分母端形成合力,在此之前,市场的机会仍然以结构性为主,对于指数的反弹需要步步为营、分阶段参与。
结构上,聚焦边际预期改善方向:1、结合供给与需求,库存周期的中观线索指向上游和部分可选;2、受益于分母预期改善、且筹码结构低位的超跌成长(恒生科技、创新药);3、人民币汇率维持低位区间,叠加美国制造业补库周期开启,可关注出口链的阿尔法。
行业配置建议:步步为营,跟上指数,聚焦边际预期改善方向:1、库存周期的供需线索指向:工业金属、化纤、消费电子;2、美债利率阶段性见顶:恒生科技、创新药;3、挖掘出口链的阿尔法:纺织、元件、汽车零部件;4、中期维度继续拿好红利“压舱石”。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恶化;2、经济大幅衰退;3、模型测算误差。
/ 策略观点/
过去1个月,在内外宏观面与微观资金面好转的带动下,沪指自底部拉升逾百点,在此期间,以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盘成长风格表现更强,而大盘宽基指数弹性明显不足。岁末将至,过往的年末行情有哪些规律性特征?对于当下的市场,又有什么可以借鉴?
1、升势仍在延续,小盘成长普遍收复前高
上期《再看反弹空间与最小阻力方向》中我们指出:1、近期利好集中于分母端预期的缓和,而分子端压力未见实质性改善,这可能在中期内压制A股向上弹性;2、我们预计市场反弹的第一目标仍是超跌的修复,反弹窗口内超跌成长是最小阻力方向;3、市场的机会仍然以结构性为主,同时对于指数的反弹需要步步为营,分阶段参与。
本周A股整体延续升势,但分子端制约仍存,弹性依旧不足。分母端,美国10月通胀数据超预期降温,带动美债利率进一步回落,全球股市多数回暖;而分子端,国内信贷结构仍存隐忧,依然制约A股向上弹性,在宽基指数层面A股继续跑输西方股市。此外,本周中美关系修复不及此前预期,也是周内放大市场波动的一大原因。结构上,本周产业利好推动TMT与汽车领涨,而核心资产与地产链依然走低,压制大盘股表现。
2、岁末将至,有哪些可循的历史规律?
11月以来的两期报告,我们详细讨论了指数底部反弹的空间与最小阻力方向。随着岁末临近,本期我们将视角聚焦在年末行情的历史经验。
统计意义上,A股在年末往往会迎来上涨行情,且结构上大盘低估值风格更强。统计2005年以来上证指数月涨跌幅均值,年末窗口A股往往会迎来上涨行情,11、12月涨跌幅均值分别达1.53%、3.79%,胜率分别达61%、56%;结构上,大盘价值风格往往在年末跑出超额收益,金融地产链、大消费板块表现更强。
除统计规律外,其余因素也催生了一些关于年末风格切向大盘低估值的预期。
一是交易层面,10月下旬市场反弹以来,偏成长风格的TMT、机械、汽车显著跑赢偏价值风格的金融地产链、上游资源,年末获利了结、风格切换的概率升温;
二是估值层面,四季度伴随估值切换,来年的盈利取代当期盈利,股票估值迎来重新定价;
三是预期层面,年末往往处于业绩真空期,股价的走势与业绩相关性较低,同时该阶段也是重要经济会议召开的窗口期,“不看现实看预期”,政策预期的影响更大,地产链、基建链相关的政策受益板块相对而言较为受益。
但事实上,年末大盘价值占优只是表象,背后往往是来年经济增长预期向好。年末低估值占优只是表象,一是并非每年都存在大盘价值明显跑赢的情形,2010年以来,年末大盘价值显著跑赢(超额收益>2%)的情形仅在2011、2012、2014、2016、2018、2022年出现,出现概率不足50%(46%),并没有很强的普遍性;二是大盘价值跑赢的背后,往往伴随来年经济增长预期向好,典型的如2022年末地产纾困+防疫优化后的经济预期升温、201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明确等。
总结下来,年末行情的几个核心特征:
第一、历史上,年末大盘价值占优只是个统计学的结论,并不是“金科玉律”;
第二、如果说年末有“异常”,可能是股价与当期业绩脱钩,并提前反映来年的业绩预期;
第三、估值切换、资金行为都是“噱头”,排除熊市,低估值在年末显著跑赢是需要基本面条件的,要么是信用环境改善(2012/2014年),要么是来年经济增长预期向好(2016/2017/2022年)。
3、步步为营:聚焦边际预期改善方向
10月底以来我们重点提示,内外宏观面和微观资金面均出现明确的好转信号,压制市场的核心矛盾正在边际缓和,而这将构成市场反弹的驱动。过去1个月以来,沪指自底部拉升逾百点,在此期间,以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盘成长风格表现更强,而大盘宽基指数弹性明显不足。
过往的历史经验给当下的借鉴?——我们认为不可简单套用。接上文,历史上年末行情的规律只是统计学上的结论,大盘价值获取明显超额的年份,要么是熊市途中,要么是来年增长预期显著改善。排除掉这些基本面变量,年末的异象更多归因成一些交易因素,比如:股价与当期业绩脱钩,并提前反映来年的增长预期;机构的获利了结行为等。放之当下,以上因素很难成为后市行情的主导变量。
对于现阶段行情,更准确的界定,依然是前期核心矛盾充分暴露后的缓和期;且市场的动力多来自于分母端,分子端压力未见有实质性改善。10月国内通胀数据以及M1增速的再度回落,反映了国内增长动能尚待进一步修复。而以领先指标看,面对高利率环境的压制,未来半年内的外需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反映在10月全球主要国家PMI的回踩,也给未来海外总需求蒙上了一层阴影。由此,虽然经济底部已经确立,但经济向上复苏的斜率不宜有过高期待,影响下一个阶段分子端预期的重要变量可能是12月的政策力度(而非现实增长)。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当下仍处于修复前期超跌空间的窗口期。依照美债利率、中债利率、CRB金属现货指数这三个标尺,我们拟合出沪深300“合理定价”的目标位,目前看指数仍有接近160点(大约5%)的上行空间。将沪深300指数涨幅套用于上证综指,我们预计第一阶段超跌修复反弹空间大致在3200点附近。同时,当前反弹窗口中,动力主要来自于分母端预期的改善,受益于分母预期改善、且筹码结构低位的超跌成长是最小阻力方向。
从更长期的维度上,A股上行空间的进一步打开,最终还需要几个核心症结点的解决,包括:周期见底与弹性不足的矛盾、政策预期与市场信心的矛盾、海外高估值与高利率的矛盾。要实现这些,需要市场在分子与分母端形成合力,在此之前,市场的机会仍然以结构性为主,同时对于指数的反弹需要步步为营,分阶段参与。
结构上,聚焦边际预期改善方向:
1、虽然总量需求弹性不足,但结合供给与需求,库存周期的中观线索指向上游(工业金属、石油化纤)和部分消费(消费电子、轻工);
2、受益于分母预期改善、且筹码结构低位的超跌成长(恒生科技、创新药);
3、人民币汇率维持低位,叠加美国制造业补库周期开启,可关注出口链的阿尔法(纺织制造、元件、汽车零部件)。
中期维度,我们依然维持“美债利率下有底、国内利率上有顶”的基准情形判断,这意味着,对于趋势性的贝塔行情仍然需要多一些耐心,参照近年来A股内外双驱动的定价机制(美债利率主导分母端,国内利率反映分子端),红利资产还是中期“压仓石”的最佳选择。
行业配置建议:步步为营,跟上指数,聚焦边际预期改善方向:(一)结合需求与供给,库存周期的中观线索指向:工业金属、化纤、消费电子;(二)分母预期改善、筹码低拥挤的超跌成长:恒生科技、创新药;(三)挖掘出口链的阿尔法:纺织、元件、汽车零部件;4、中期继续拿好红利“压舱石”。
/ 风险提示/
1、若地缘政治恶化,将抑制全球贸易增长与跨境资本流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2、若经济大幅衰退,将对企业基本面、投资者情绪等造成负面影响,放大市场波动。
3、若模型假设背离,则文中关于点位的测算将存在误差。
本文作者:国盛证券张峻晓、李浩齐,张峻晓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110001,来源:策略晓说,原文标题:《年末有哪些历史规律可借鉴? | 国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