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Hyper | 荣耀三周年:击破不可能

荣耀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11月16日,荣耀宣布成立“绿洲护眼实验室”。这不是一次营销事件,而是荣耀独立三年的最新宣言。

从2020年11月17日起至今,荣耀已独立三年,仍有很多人将之与华为划等号:若没有成为华为,是荣耀不成功的标志;但成为另一个华为,就等于荣耀成功?

荣耀脱胎于华为。在华为体系时,实际上荣耀戴着枷锁:无论在品牌还是战略上,都是为了补充华为主品牌。

但独立后的荣耀,就像“南征北战”在那首《不愿回头》中唱的那样:“不要给我画好轮廓再告诉我该怎么做;当伤痛刺激神经我才有力量咆哮;挣脱了枷锁/我飞向天空,黑色的宇宙/点燃了自由”。

因此,过去三年,荣耀持续用行动表达他们的选择:荣耀的成功,是“成为自己”——与华为和苹果这样的“伟大品牌”鼎足并立——而非复制华为。

要“成为自己”,首先就要回答“荣耀是谁”的问题。向世界清晰地传达“你是谁”的信息,正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于1998年重回苹果之前,与李·克劳(LeeClow)携手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现在的苹果是什么?

为了“成为自己”,三年来,荣耀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总体战略,并为之推动一系列变革:从思维、技术和模式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包括屏幕、续航、通讯、影像、安全、智慧化和外观设计等在内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用在技术无人区连续“打破边界”回答“荣耀是谁?”的问题。

致力于“成为自己”的荣耀,走向“世界的荣耀”,与“伟大品牌”鼎足而立,相互之间却并非敌对关系,而是“虽然殊途”——华为技术取向是从操作系统和SoC芯片底层研究入手,而荣耀则通过工程技术实现行业技术能力牵引——最终“实现同归”,共同拼成全球化下中国科创力量的完整版图。

从护眼、轻薄和自由入手

2023年11月17日,荣耀三周岁。

在这前一天,荣耀用成立“绿洲护眼实验室”回望自己过去的三年,同时也再次强调了其“以人为中心”的核心战略。

借助新成立的实验室,荣耀迭代了护眼技术方向:从人的使用感受出发,继续加强底层技术研究。

业界在谈到手机屏幕时,常常围绕亮度、清晰度和分辨率等展开。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屏幕对消费者是最合适的选择?(屏幕技术)创新如何取舍?”荣耀CEO赵明说,“我们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技术路线。”

今年5月29日,荣耀借助“荣耀90”手机,全球首发3840Hz高频PWM调光功能,首次公示荣耀“护眼”的阶段技术成果。

此次荣耀成立“绿洲护眼实验室”,至少说明两件事:其一,荣耀坚持选择技术探索的无人区,在华为也认为无需“做功”的领域,持续“用功”;其二,以人为中心,在少有人走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在“护眼”领域,荣耀确有真投入,故而形成一整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荣耀90之前,智能手机“护眼”功能并非终端厂商的竞逐焦点。华为P60和Mate X3推出的“临境显示”护眼功能,也没有引发特别关注。

华为终端CTO李小龙曾在2023年6月2日的个人微博上,透露了华为没有将PWM高于1440Hz作为“护眼”的必要技术基准线。也就是说,荣耀选择了一个华为“掉在地上”的领域做持续深耕;至于苹果,PWM调光频率仅480Hz(包括最新的iPhone 15 Pro Max),远低于华为的1440Hz。

赵明在“绿洲护眼实验室”沟通会上透露,过去三年内,荣耀投入超10亿的护眼屏显示研发费用,获得了500+显示相关专利。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展示了荣耀健康显示技术方向全景图,图片显示,荣耀将基于眼生理与非视觉的综合标准化评价,探索基础显示体验、类自然光技术、人因场景和人群差异、视觉问题4个方向的专业解决方案。

对华为和苹果都不重视的“护眼”功能,荣耀做了相反选择,相当于荣耀走在一个“技术无人区”。事实上,这是荣耀在过去三年,主要致力的技术选择。

赵明表示,“荣耀坚持‘以人为中心’进行创新,不断打破思维边界和局限。”

当所有人都在比拼屏幕亮度时,荣耀发布“护眼”屏;当业界将注意力集中在怎么把折叠屏做成和直板旗舰一样具备强悍性能时,荣耀却集中资源攻克“轻薄”痛点;当各家智能终端商都在提高各自系统的便利性、却客观造成用户不便时,荣耀提出深具“选择自由”属性的MagicRing,推动打破多品牌应用壁垒,让荣耀用户的技术应用,从割裂走向融合。

在技术探索和用户体验之间,三周岁的荣耀,“喜欢”选择无人走过的道路:探索未知,落地价值。

三年来,荣耀重构了AI、屏幕、结构、材料和能源等软硬件要素,研发出平台级AI、护眼屏幕、极致轻薄折叠机和青海湖电池,用创新突破树立业界技术新标杆,进而培育产业链全新技术能力。

就产业链技术标杆而言,三年内,荣耀量化落地了3840Hz高频PWM调光、薄至9.9mm/轻至214克的折叠机、纤薄至2.7mm但容量高达5000mAh的电池。这并非实验室数据,而是大规模落地的量产指标,而且三星和苹果至今仍未能实现。

荣耀长期致力于无人区的技术探索,牵引和带动产业链发展,用市场化的手段,引领上游企业创新。这些能力,也是中国科创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择:打破不可能的边界

11月17日,赵明在个人微博上发布荣耀三周年感言。

赵明写道,“从荣耀独立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有人不断地告诉我不可能。不可能走出与生俱来的定义,不可能超越行业预设的边界,更不可能打破世界已有的认知。强者就在眼前,高山令人敬畏,世界很小,荣耀无力打破。”

自独立那天起,荣耀明确了“以消费者为中心”核心价值观,故而荣耀的技术和创新突破,围绕的是消费者层面,也就是“消费者导向”。这进一步引申出荣耀最核心和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开发出能给消费者带来最佳体验的产品。

这就需要荣耀得有打破既有边界的勇气和实力,而后者需要技术前瞻能力、消费者痛点感知能力和敢于持续高投入的决心以及定力。

“在消费者的体验层面给出最好的价值呈现,这才是荣耀手机品牌应该做的事情。”赵明说,“我们与行业伙伴,合作推出了青海湖电池技术,挖掘出3D钛合金打印的量产价值,进而先后推出超轻薄的电池和折叠屏,大幅推升了用户体验。”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在10月24日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推出的Snapdragon Seamless技术,可实现多台终端跨多个操作系统无缝连接,共享外设和数据。现场演示这项技术的demo设备,用的是荣耀PC、平板和手机等终端。

“除了演示设备,另外系统也是荣耀做的。”赵明说,“Seamless在最底层物理层提供了一些便利,诸如低功耗、高速蓝牙和Wi-Fi,但在更高层的基于用户ID的快速可靠连接和自组网能力,都是荣耀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智能终端行业,荣耀一直是智慧的先行者。

2016年,荣耀在业内首次提出手机AI的概念;2022年,发布平台级AI——Magic Live智慧引擎,并于2022年底发布AI使能的个人化全场景操作系统MagicOS 7.0;今年6月,荣耀在业内提出要把AI大模型引入端侧;三周年纪念日当天,赵明宣布即将推出自研70亿参数端侧AI大模型和全新云服务,把智慧体验带给每位用户。

这样的技术能力和用户体验价值重塑,在荣耀的“花园”里,收获了一片绚烂。

到2023年第三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荣耀实现超短期逆袭:从剥离华为之初市场接近归零,到今年三季度的重新登顶(出货量和销量市占率双双第一),这条“双V曲线”的时间周期极短,仅10个季度。

赵明承认这得益于承袭自华为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们不用讳言曾经的出身,从华为出来的时候,荣耀得到的最好的东西其实就是价值观和文化。”赵明说,“这让我们在(业务)全部归零的时候,对于自己未来的崛起坚定不移,这三年我们构建的就是品牌再次崛起的最强基础。”

青,出于蓝;冰,水为之。

荣耀能在10个季度后,从市占率几乎归零(3%)到重回峰顶(出货量和销量市占率均超过18%),虽然得益于华为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但荣耀那种持续高投入,打破不可能边界的技术探索,显然更为重要。

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赵明说,“过去三年我们的团队,共同建立起支撑品牌的核心基础和能力:即我们的创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与消费者和行业沟通的能力。”

并肩华为:共研中国技术

对于消费者,赵明所称的沟通能力,围绕的是消费者需求或体验;若从行业沟通的角度,荣耀的品牌主张或许能细化成“诚信”,近似于“可信赖”。赵明表示,荣耀品牌的本质是“诚信”,这同时也是荣耀企业价值观的外化。

这类似于台积电确立的四项核心价值:诚信正直(Integrity)、承诺(Commitment)、创新(Innovation)和客户信任(Customer trust)。

按照张忠谋的解释,“诚”就是不说谎,在任何时候都不说谎;“信”,就是言出必践,说过的话,一定要不计代价的做到。

因此,“诚信”的承诺并不容易做到。

华尔街见闻观察荣耀对于“诚信”的理解时发现,荣耀将其在某个发展阶段能提供给消费者何种品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的体验放在首位——在荣耀有别于他人的价值取向导致的技术发展路线指引之下,荣耀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需求。

这话怎么理解?

首先,荣耀不说大话,只关注基于消费者导向做技术和产品研发。“在当下或一段时间内,能提供给消费者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什么?”赵明说,“比如研发SoC,荣耀的能力可能需要两年;但要让SoC达到领先行业的水平,需要5-7年。”

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荣耀“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赵明说,“还是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把最好的产品和最有突破性的产品带给消费者。”

这说明,在现阶段,荣耀不认为自己花上5-7年只做研发SoC这件事必不可少。同时,荣耀认为,只有持续提供“最有突破性和最好的产品”,才是最适合的策略。

强调“突破性”和“最好”,并不是靠说,而是靠做。怎么做?这就要持续突破行业既定的技术框架、边界和标准,在技术无人区,持续做功。

“行业内没有谁能做出这么薄的折叠屏,这是不是根技术?这是不是能力?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做出比荣耀更护眼的屏幕,这是不是某种思维上的跃迁和突变?”赵明对华尔街见闻说,“我想每个厂家和品牌选择的(技术)方向有所差异,但我们要在我们能做到的情况下,去做到最好。之后再去布局面向未来的、各种需要的(其他)能力。”

与同行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去形成差异化竞争固然重要,但荣耀却也在同时强调“同行合作”。

除了MagicRing信任环被高通以底层通信技术手段(低功耗、高速蓝牙和Wi-Fi)做加持,进而能在年内开放给行业(与高通合作的终端公司,包括手机、平板和PC厂商),荣耀此次推出的绿洲护眼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也会开放给行业。

在荣耀坚信的“合作大于竞争”背后,实际上预示了荣耀独立品牌价值主张和技术路线的崛起:若缺乏用户需求洞察能力,没有长期在技术无人区探索的定力,不具备技术引领实力,又怎么会吸引高通这种业界技术巨头共同参与?

拓展海外:成为世界荣耀

2023年初,赵明在谈及今年海外市场的目标时表示,“荣耀海外的业务战略和布局已基本完备,预计2023年荣耀的海外市场拓展规模能实现同比翻番。”

独立后的荣耀,在全球市场实际上是从零做起。荣耀采取的策略是通过洞察本地需求,坚持“一国一策”,经过两年发展,荣耀在海外已构筑起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型运作体系,目前已实现海外市场盈利性增长。

据赵明透露,今年荣耀全球销量同比增长约200%,发货增长约180%,海外市场销量占比中国区的30%+,预计2024年会超过40%。

这块新开拓的海外市场,正在帮助荣耀挖掘既定市场的新增量。

从2022年开始,荣耀就重新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顶级国际展会上的中国手机面孔已悄然改变。目前,荣耀将在中国市场成功印证的Magic双旗舰策略,复制到了海外市场,以此推动其海外市场的拓展。

2022年是荣耀的海外元年,2023年则是欧洲元年。当前欧洲市场几乎都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荣耀已超越三星,成为仅次于苹果的“高端占比出货量前二品牌”。因此,若要占领欧洲这个技术和品牌高地,意味着荣耀必须具备与苹果和三星这种全球高端巨头公司掰手腕的实力。

赵明自信地表示,“要把欧洲打造成第二本土市场,就是要跟苹果、三星好好竞争一下。”就眼下的市场反馈来看,据市场调查机构统计数据佐证,荣耀高端机型在欧洲“很吃香”。

德国市调机构GFK统计数据显示,荣耀旗舰机Magic系列在今年前三季的销量同比增超300%。其中,Magic5 Pro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大国的预售量增长了300%+。

赵明看向海外的眼光,当下仍聚焦在欧洲市场,但荣耀的重点,也包括拉美地区的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等;亚太地区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中东非洲的沙特、阿联酋和南非诸国或地区等。

欧洲市场对于荣耀的意义和空间,是什么?

“未来5-10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荣耀希望将欧洲拓展成其第二本土市场,荣耀也要随之成为欧洲市场的高端品牌。”赵明说,“中国的‘荣耀’还不够,我们下一步要打造世界的‘荣耀’。故而荣耀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

从这个角度上看,三周岁的荣耀,已从隶属于华为体系的“光辉岁月”中走出,正在奔向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以成为全球性的品牌为新征程的新目标。

若问现在的荣耀和华为是什么关系?

那么可以这样回答:这是两家系出同源的独立公司,现在正以各自独立的技术发展路线,共同为中国科创贡献力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