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行业三年调整的阵痛似乎已经临近终点。
11月23日,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球智能手机单月销量同比增长5%,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单月销量同比增长,同时也创造了自2022年1月以来月度销量的最高记录。此前,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孟羽等在近期发布研报中,将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预测从2.7%上调至3.9%,将2025年预测从4.3%上调至4.4%。
分析师指出,边缘AI将成为下一个风口,驱动智能手机市场进入新一轮产品周期;同时,去库存结束、加急订单激增以及华为重返市场等因素,都有望带来智能手机行业的周期性复苏。
早期积极信号表明,行业复苏即将来临
该行称,市场目前普遍对智能手机市场持悲观态度,主要是因为有PC市场的前车之鉴。担忧手机会像PC那样,由于缺乏新功能、换机周期拉长、市场饱和以及消费者对宏观经济指标(尤其是通胀和可支配收入)较为敏感,而出现多年下行周期。
但摩根士丹利指出,从早期信号来判断,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走出低谷,库存压力已经基本释放完成:
本轮去库存始于2022年二季度,当时手机厂商在削减产量。随着去库存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厂商将根据现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太可能面临库存压力加剧的局面。
我们还观察到,2023年三季度零部件加急订单激增。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继续采取保守的库存策略,只在需求强劲或库存短缺时才会下单。供应链的临时订单增加表明成品库存紧张,部分产品的需求好于预期。我们认为这是行业复苏的早期信号。
从出货量来看,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步下降,2022年一季度下降9%,2022年四季度下降18%,降幅随后在2023年二季度收窄至7%,这预示着市场逐渐迎来周期性均值回归。同比降幅的收窄还意味着市场正在走出低谷,未来几个季度有望出现同比正增长(复苏)。
智能手机市场和PC不一样
对于市场所担忧的智能手机像PC一样陷入多年停滞,分析师指出智能手机的增长路径独树一帜,不会重蹈PC的覆辙。分析师认为,两大产品之间的差异显著,并将推动智能手机市场回暖,在2025年前迎来复苏。
首先,PC销量下滑不仅是周期性的,也是需求被智能手机稀释的结果。但目前而言,还没有任何能够与智能手机竞争的科技产品。
竞争可能最终来自AR/VR或其他技术,但短期内不大会发生。2022年,AR/VR设备销量仅为900万台,远低于2011年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时的销量4.94亿部。
其次,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更高、电池容量更小,所以换机通常比电脑要更快。
由于智能手机使用频繁、电池容量小,因此换机频率高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使用频率持续上升,移动设备的日均上网时长占比从2013年的27.3%增加到2022年的56.9%,并有可能在未来5-10年达到64.9%
所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善,消费者将优先购买新的智能手机,而不是个人电脑。
边缘AI将从2025年开始掀起新一轮产品周期
大摩还指出,今年的AI浪潮让许多智能手机厂商都感受到了紧迫感,开始发力在边缘AI上的研究和开发。
所谓边缘AI是指在设备或系统的边缘(比如智能手机、个人电脑)上执行人工智能任务,而不完全依赖数据中心。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功能只能在云端使用。
分析师认为,ChatGPT为AI开发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尽管目前大多数AI功能只能在云端使用,但明年边缘AI的推出将为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包括:
- 专业级摄影
- 智能手机上的桌面级游戏
- 始终感应摄像头
- AI绘画软件Stable Diffusion
- 更智能的语音助手
- 作为虚拟伙伴的AI智能手机
在复苏周期中,智能手机厂商可能会推出新的边缘AI功能,使供应链企业受益。在供应商中,我们预计芯片和内存供应商作为边缘AI的推动者,将比显示屏、摄像头、射频/电源管理芯片和MLCC等其他智能手机零部件的供应商受益更多。
对于PC供应链而言,芯片补货现已完成,而智能手机补货才刚刚开始。
至于安卓与苹果供应链,鉴于2022年安卓手机出货量下降幅度更大,我们认为安卓供应链的表现会更好,我们预计华为的回归将加剧市场竞争。
我们认为,从2025年起,AI应用将引领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下一轮产品周期,这将是股票价值重估的关键催化剂。
考虑到边缘AI的积极影响,大摩选择上调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该行还预计,随着智能手机市场不断回暖:
1.智能手机供应链股的表现将优于智能手机厂商。作为边缘AI的推动者,内存和SoC供应商的股价表现有望脱颖而出;
2.智能手机供应商将跑赢个人电脑供应商,因为PC芯片补货已结束,而智能手机补货才刚刚开始;以及
3.。安卓供应链表现将优于苹果供应商,因为在2022年低迷期,安卓手机出货量下降13%,而苹果手机出货量只下滑了4%,而且华为的回归将增加同行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