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欧盟和英国接连颁布一系列针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和扶持政策,试图通过加大产业政策力度,避免资本进一步外流,但欧洲有能力复制“美国版制造业回流”吗?效果又将如何?
11月26日周日,英国政府发布《先进制造业计划》,计划投资4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05.36亿元),进一步发展汽车、氢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制造业,并借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国政府此次计划涉及汽车、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氢能、风能等多个领域。其中,计划投入约20亿英镑用于汽车制造业(包括电池制造业),或为电池制造行业创造10 万个岗位,约10亿英镑用于航空航天行业。
文件还设立了氢发展战略,计划2030年前,英国氢产能达到10GW(其中至少一半来自电解氢或“绿色”氢)的目标。
媒体分析指出,英国政府的这一揽子计划建立在最近赢得的投资基础之上。据报道,日产汽车公司最近宣布投资20亿英镑,以扩大其在英国的电动汽车中心。塔塔汽车公司也宣布,将投资40亿英镑在英国萨默塞特(Somerset)建造一座超级工厂。
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文件中表示:
我们正全力支持英国企业,使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军者——制造业已经占英国出口份额的43%以上,并为26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今天的计划不仅将为制造业提供长期确定性,以便在英国进一步增长和投资,且还将为更多的英国人创造就业机会。
根据英国商贸大臣凯米·巴德诺克(Kemi Badenoch)在文件中的说法,英国政府对未来制造业每投资1英镑,就会带动5英镑的额外私营部门投资。
2023年以来,欧盟在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领域也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目的在于对标全球产业政策、缓解资本外流压力,并通过撬动大规模私人投资,逐步减少欧盟关键领域的对外依赖。
那么,一系列的投资和扶持政策出台能让欧洲复制“美国版制造业回流”吗?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在报告中指出,欧盟政策的短期成效大概率不如美国。
一方面欧盟层面短期内仅能通过挪用现有基金,提供规模较小的直接补贴,而无法提供税收抵免;另一方面,欧盟的产业链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本就不及美国。
欧洲为何产业政策频出?
光大证券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加快推动产业政策落地的主要驱动力是,在美国政策发力、能源价格高企等内外部因素冲击下,欧盟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明显下滑,有必要通过加大产业政策力度,避免资本进一步外流:
一方面,基于对地缘政治风险、能源价格高企和高利率环境的担忧,全球资本对于欧盟的投资意愿明显减弱。2022 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欧盟FDI流入额持续为负,且负增长规模由2022年二季度的50 亿美元,快速扩大至2022年四季度的1878亿美元,而同期美国FDI 流入额,则始终保持在700亿美元以上。
在内外部环境趋稳,以及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出后,2023年一季度欧盟FDI流入额转正为75亿美元,但仍远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欧盟对外绿地投资净流出明显加速,指向欧盟产业外迁压力有所加大。2022年全年,欧盟对外绿地投资总额达到3654 亿美元,同比增长48.9%,同期绿地投资流入总额仅增长16.3%至2413 亿美元,也即欧盟绿地投资净流出规模明显扩大。同期,美国绿地投资流入额则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全年,美国绿地投资流入额达到1639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1.3%,拜登政府制造业回流政策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
光大证券指出,此外,目前欧盟还面临着两个结构性问题:一是清洁能源产业链国际投资流入明显放缓,且近期相关投资流入增速远不及美国和全球其他地区;二是近期欧盟资本外流压力虽整体好转,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资本流向中国的趋势仍有所增强。
为何欧盟政策的短期成效大概率不如美国?
光大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决定性差异来自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而产生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美国与欧盟“财权”和“事权”分配方式的不同:
具体来看,之所以美国产业政策中大规模采用税收抵免方式,是因为这一方式既有助于实现国家战略规划,也能够充分照顾到各方选举利益。
与美国相比,欧盟层面既不具备越俎代庖,推行税收抵免的合法性,也无法忽视各成员国利益,按照欧盟的战略诉求设立更大规模的直接补贴。此外,出于公平考虑,欧盟仅能有限放宽各成员国进行产业补贴或税收抵免的限制,而这也加剧了各国间进行补贴竞赛的风险。
尽管欧盟已尽可能将产业政策限制在合法范围内,但这一举措也已引发欧盟中小成员国的广泛担忧,未来能否如期推进仍有不确定性。
还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在于,欧盟在半导体产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劣势,使得欧盟相较于美国,对于企业的议价权明显不足,这也将进一步削弱欧盟产业政策的成效:
从产业链角度看,欧盟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远不如美国,既无法利用全产业链优势吸引全球企业赴欧,也无法利用特定环节的绝对优势迫使企业投资:
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统计,2021 年美国在半导体设计软件和核心IP(美国72% vs. 欧洲20%,数值为该国家或地区相关行业的价值份额,下同)、半导体设计(美国49% vs. 欧洲8%)、半导体设备(美国42% vs.欧洲21%)等领域处于全球垄断地位,份额均远高于欧盟(该统计中的欧洲还包括非欧盟国家,即欧盟实际份额只会更低)。
因此,美国能够充分利用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不对称优势,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确保全球企业赴美投资,而欧盟则并不具备上述能力,仅能够通过有限的经济利益吸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