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私募大佬、“年内不败金身拥有者”董承非现身一场投资者大会,“大谈”产业趋势。
这个主题,相当令人意外。
据悉,董承非主谈的行业是《半导体行业赛道以及人工智能的前沿趋势》。
这位擅长应对震荡市的价值投资高手,在“奔私”以来产品业绩一直“求稳”,且组合内个股也以稳定的公用事业为主。
但此番讲座,显示了董承非对半导体行业的长期跟踪和入研究,这多少有点令人出乎意料。
我们摘录部分纪要,以飨读者(采第一人称,未经演讲者审核):
中国企业有丰厚市场空间
首先声明的是:我并不是专业的半导体分析师,今天我站在投资的视角来谈这个行业,可能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今年上半年,我曾经分享过关于半导体行业思考1.0的版本。此次内容是进一步更新和思考基础上的2.0版本。
1.0的版本中,我曾经讲了几个要点:
第一,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利润非常丰厚,相关指数成分股的净毛利率都是60%多,净利润率是30%多。
大家想想看:在制造业领域,我们做研究标的公司的竞争对手时,发现他们有几个点的净利率,而中国企业进去后,就能做到十几个点的净利率。
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个市场是一个很大很丰厚的市场。
第二,2018年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担心中国企业的生存问题,到了今年一些中国企业发布的产品,具有标志性意义,代表我们在制造业的巨大进步,诸多中国企业完成了从0到1的入门过程,之后就是从1到N的过程。
第三,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整个行业是一个非常景气的低点,这是一个长期布局的好时机。现在站在这个时间点,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看得会更清楚。
“不显山不漏水”
从整理的数据可以体会到:半导体行业是非常典型的“周期+成长”的行业。
半导体行业,历史上波动的周期性非常明显,成长属性也是一浪总比一浪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行业有周期性,但没有成长性。
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数据出现了一个拐点。前两天一家数据公司发布全球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市场将重回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将达20%,这是全球的一个销售指标。
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景气趋势,其实在好转。
下面来看,中美半导体产业在二级市场表现的差异,2018年1月为起点,你会发现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指数(Wind半导体指数)早于美国行业指数(费城半导体指数)实现见底企稳,二者的涨幅差不多。但2021年开始,二者的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
最近半年,中国半导体行业表现为“不显山不漏水”,这与人工智能的驱动力来自海外有一定关系,而此前数年的行业景气在这边,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差异。
“AI+++”时代将至
从纯周期的角度来讲,目前是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复苏阶段。即使我们不增加新的技术驱动的因素,这也体现为一种周期复苏。
比如:传统电子行业。过去数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一直在下滑,高点是2017年高点,之后一直下滑到2023年,到了目前已接近六年的下滑,移动端的普及是一个老需求。
投资半导体行业,是投资一种信仰,而这种底层信仰就是“周期+成长”,因此需要在周期底部布局成长。
我自己个人的一个体会:现在不仅仅是周期复苏,而且是一轮新趋势的开端:人工智能行业出现了三个加号,即 “AI+++”。AI之创新还是在于大模型。
因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即使我们有好的设计能力,也找不到优秀的代工。假设在座的诸位认同的话,AI只是一个开始。我觉得,中心化的 AI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对中国的半导体的拉动可能不是明显,未来则会影响到方方面面。
AI未来会重塑终。当一个中心化的“大脑”很强以后,灯泡灯、窗帘、冰箱家电都会应用到万物智能的阶段的话,这一轮景气最终下来是一个长周期的,一种超出我们预期的行业景气。
看好A股半导体赛道
我们经常讨论的三个赛道——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半导体,其中半导体在2021年逐渐见顶回落,是三个赛道中是最早见顶回落的,到了今年上半年,已处于周期的底部。
A股市场上,比较火爆的人形机器人可能就是一个萌芽,未来我们的物质布置生产就会极大丰富。
人形机器人目前只是一点点的萌芽而已。
港股市场基本上没有半导体的企业,半导体的赛道(板块)主要还是在A股市场,部分消费电子制造的公司基本达到了全球竞争力的最强水平。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公司,进步最快的就是封装测试环节,在全球已经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生存已经没有问题,完成从零到一的过程也挺好,后面是以什么样的速度进行追赶,应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半导体行业能(一直有)有30%净利润率的公司,基本上是一个暴利行业。
更关注边缘的“AI+”
我觉得,现在半导体公司确实很难投。
跟竞争对手比,我们可能还处在一个刚入门的阶段。试想一个刚刚7岁的小孩,你就希望他跟一个很成熟的运动员去在舞台上比赛,那是不太现实的。
更关注边缘的“AI+”,国内很多非上市公司在主赛道上跟进,但主赛道的难度实在太大。我们更多关注智能终端环节,它的进入的门槛不会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