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新股现在是上一个火一个。
2023年12月21日,西磁科技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86%。延续着12月份北交所新股涨幅节节高攀的趋势,这之前灵鸽科技首日上涨747%,派诺科技上涨139%,无锡晶海上涨85%,广厦环能上涨76%。
突然走红的北交所,成了这个冬天最热的一把火。谁能想到不到半年之前,北交所新股还是频频破发的状态,破发率位居A股各版块之首。
最近上市的北交所新股不仅涨幅巨大,日成交额也能维持在1亿元左右,与两三个月前大部分北交所股票日成交不足一千万元的状态判若云泥。
站在VC/PE们退出的角度,现在的北交所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股价涨势好、流动性好,减持的限制比沪深更少,同时上市节奏还快。北交所,俨然就是当下的版本答案。
因为没有直接上市等因素,迄今为止创投基金对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渗透率一直都很低,最近这一波北交所的“泼天富贵”,VC/PE们几乎是一点没接到。但是,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不过200多家,而科创板是500多家。理论上,北交所的上市门槛更低,上市公司数量应该更多。这意味着一场更大规模的“IPO红利”正在徐徐展开。
投资者涌向北交所,日均新增1万户
跳动的股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北交所。
在2023年11月之前,能有5万以上的投资者申购已经算是北交所的热门新股了。现在的北交所新股,动则冻资千亿、1000倍以上申购已成常态。
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上市的北交所新股,网上冻资平均值仅为260亿元左右,而12月的新股网上冻资平均值超过了1300亿元。与此同时中签难度急速提高,1至10月发行的北交所新股平均中签率可达2%,而11月以来发行的北交所新股平均中签率仅为0.18%,12月以来更是低至不足0.1%。
12月21日上市的西磁科技,参与网上打新的有效申购投资者户数约为24.9万户,有效申购数量约为184.32亿股,申购倍数达1260倍。这还不是12月新股中最高的。12月12日上市的灵鸽科技,吸引了26.85万户投资者打新,有效申购数量233.78亿股,申购倍数1640倍。
一定程度上,北交所这一轮行情正是由大量新涌入的投资者引发的。9月17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资金门槛为5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这之后,北交所的投资者户数开始迅速增长。
根据相关报道,9月1日开通北交所权限的账户数还不到560万户,至10月20日突破了600万户,11月28日突破640万户。
如果对标科创板,北交所的投资者数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改革之后,北交所与科创板的投资门槛已经完全一致,都有50万元证券资产要求,且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对科技企业偏好相通,而科创板目前有1000万户左右的存量投资者。改革之后投资者要从科创板转入北交所非常方便。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申请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时,无需券商再去核验“50万资产+24个月”门槛,只需签订风险揭示书即可。
在新投资者持续涌入的情况下,意味着北交所的这一轮行情有着坚实的基础。
一条崭新的“IPO快车道”
2023年12月以来,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的积极性开始高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2月13日至12月19日的一周,新增IPO辅导备案42家,环比增长61.54%,绝大部分都是奔着北交所去的。42家备案企业中有32家披露了拟上市板块,其中31家都是拟登陆北交所。豪钢重工、千禧龙纤、大鹏工业、九州风神等原来拟在其他板块上市的企业,也纷纷“改道”北交所。
目前北交所还未开通直接申请上市,所有受理的企业均需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因此,挂牌新三板这个已经被遗忘多年的“上市”选项,如今也被捡了起来。
一位投资人跟我说,他们最近一家被投企业去新三板,总共募资6万元,他个人就认购了2万元以示支持。
在如今沪深两市和境外市场IPO都因为种种原因门槛提升的情况下,北交所则继续保持着上市包容度高、时间表紧凑可控、审核速度快的特点,成了优质企业上市的一条“快车道”。
最直观的就是排队速度了。2023年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已经接近400天,创业板则接近700天。港股的IPO的平均周期也已经上升到超过450天,90%以上的企业都需要二次甚至多次递表,很多独角兽企业已经排了两年多还没上市。
而北交所方面,从受理到上市一般只需要半年时间,即便加上挂牌新三板的一年时间也只需要一年半。9月份北交所推出“深改19条”后,新三板企业在挂牌不满一年时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申报上市,只需要在上市时挂牌满一年即可,这又把半年的排队时间省掉了。
另外,现在普遍预期北交所的直接上市在2024年一季度就会落地,届时北交所的上市节奏将会更快。
至于上市包容性,北交所现在无疑是A股各版块最高的。现在消费类企业上市困难,有些机构在推消费类的被投企业去报北交所,据说北交所也在研究相关政策。
一位投资人告诉我,现在利润低于1个亿的企业,除非科创属性真的特别突出,就不要想去报创业板或科创板了。他得到的消息是,北交所的门槛只有4000万元净利润。
当然,北交所的上市门槛也并不低。另一位投资人告诉我,他们有一家净利润2000万元以上的被投企业,想去报北交所,券商直接给拒了。
银河证券研报分析了2023年9月1日至12月6日期间,北交所受理的27家企业。这27家企业2022年平均营业收入达到5.09亿元,平均净利润为7315.88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约5.26%。并且它们绝大部分都是专精特新类企业,其中有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2024年要落地的北交所直接上市,具体的门槛现在还不清楚。有的券商在以“5000万净利润的专精特新企业”为标准储备项目,也有的把标准提高到了8000万净利润。
前述投资人表示,如果以老眼光去看,一些企业家会觉得企业已经做到这个规模,上北交所“有点亏”,但是换个角度看,北交所既能融资,也能退出,未来还能转板,为什么不去上呢?
更何况,10月、11月沪深两市已经连续两个月IPO申报零受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北交所可能是上市唯一可行的选择。
估值修复,流动性改善
此前企业申报科创板最大的顾虑除了是流动性和估值。这一轮行情之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普遍市值小、估值低,新股的估值倒挂也明显比沪深两市出现的更多,这使得VC/PE们不太愿意让被投企业去报北交所。
而经过这一轮行情,在投资者大量涌入之下,北交所的流动性在极短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河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11月上旬北交所日均成交量仅为1.6亿股,11月下旬则提升至16.4亿股。
比较一下北交所和科创板。在11月20日之后的一周之内,北证50的日成交额从15亿元左右暴涨至最高200多亿元,已经达到科创50 400多亿日成交额的一半。进入12月之后,北证50的日成交额稳定在15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估值也已经得到显著修复,北证50指数从10月份的700多点,涨到了目前的1000多点,在A股各版块中是一枝独秀。经过这轮上涨,北交所大部分企业的市值水平也从10多亿元提升至20多亿元的量级。
北交所新股一直以来有市值小、估值低的刻板印象。2023年上半年,北交所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均值仅为16.86倍。从12月份的各只新股来看,发行时估值水平依然显著低于沪深两市,没有一只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20倍。其中,西磁科技为18倍,灵鸽科技为14.5倍,派诺科技16.49倍,无锡晶海15.31倍,广厦环能14倍。不过经过上市后的大涨,它们已经与科创板目前30多倍的平均市盈率相当。
因此,虽然北交所的估值水平相较于沪深两市依然偏低,但差距已经较小,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担心上了北交所之后会估值倒挂。前述投资人的观点是,现在都是劝企业方“能上尽上”,抓住这个窗口期。
本文作者:陶辉东,来源:投中网,原文标题:《这一波“泼天富贵”VC集体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