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到年末的“漂移”行情。2023年债市表现不俗,可对债券从业人员而言,赚钱的焦虑时常浮现,是重建研究框架使然,也蕴含着做收益模式更迭——品种轮动可谓贯穿全年,这颠覆了过去短债下沉的“制胜之道”。自去年8月初,化债行情开启,持续数月的抢配,城投债已难觅高票息;恰逢12月初,资金压力意外缓释,存单收益高位回落,再配合降存款利率的驱动,收益率曲线应声“牛平”。
若前期城投短债下沉行情踏空,年末则成了擅长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久期交易的投资者,去拉升产品净值的窗口期。对比12月(单月),7月至10月以及4月至7月三个时间段,中长期纯债基金回报率排名稳定度和排名变化情况,要把握每一轮行情实属不易,同时造就了不同时间段排名的波动。
过窄的套息空间,可能带来什么结果?一则是买入短债意愿被抑制,二则拉久期的诉求或许会进一步抬升。
不过,可以初步肯定的是,在经历了一轮较大级别的下沉行情之后,城投债一级降温特征十分显著。一方面,认购倍数趋于理性,动辄数十倍的新债鲜少出现,而此前倍受追捧的昆明、天津、南宁和重庆区县类平台债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新债上市首日估值收益与票面差值收窄,这是两点情绪的映射面:一是抢配的力度减弱,二是对后市新债表现的乐观程度降低。前者在上述认购指标走弱有体现,后者是低收益预期形成,大幅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投标的必要性减弱。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国投证券尹睿哲(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3)、李豫泽(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4)1月8日发布的报告《超额利差被抹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