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价格战怎么打?

抹平超额利润。

2月19日,比亚迪官宣,秦PLUS、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正式开启电动车价格比同级别燃油车更低的时代。

在今年初,包括理想、特斯拉、零跑、问界在内的主要厂商均已经针对旗下部分车型推出了现金优惠或保险补贴等购车权益。

新能源车时代,降价已经成为常态。

但在元旦和春节后率先开打价格战的却是理想和比亚迪,还是略有些意外的。

理想是去年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完成年度目标的车企,而比亚迪更是风光,2023年全年销售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新能源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

比亚迪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3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实现扣非净利润274亿元-297亿元,同比增长75.22%-89.92%。

单车利润方面,比亚迪18.7%的毛利率在去年二季度首次超越特斯拉(18.2%)。比亚迪依托其全产业链覆盖和规模化优势,相较于新势力,在定价方面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力。

根据新年首月的交付数据,比亚迪继续以20.69万辆的成绩保持断层领先,但环比回落30%。

展望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时,机构普遍认为比亚迪将继续引领行业增长,销量预期为400万辆左右,意味着超30%的增长,在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新势力中霸榜的理想被问界超越,这也是问界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理想1月交付31,165辆,对于喊出2024年80万销量目标的理想而言,开局并不理想。

随着上游价格的下跌,新能源车产业链利润继续呈现向下游分配的格局,整车制造环节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车企的利润和现金储备为“价格战”兜底。

另外从产能来看,随着各大品牌供给放量,同时还加快的上新的节奏,供给增长快于需求,“价格战”自然就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