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节后股指快速反弹,反转因子占优,板块高低切换,反弹中定价逻辑稍显杂乱。前期超跌、央企市值管理预期等促成本轮A股修复,修复到关键点位后需要重回基本面等核心逻辑,关注两会等政策。我们认为后市有三个关键交易:一是交易“关键点位”,小幅止赢但不“下车”;二是交易“补涨”,主要关注各板块二三线品种补涨;三是交易两会等政策。对转债而言,投资者不再担心系统性风险,但短期股市行情高度、转债股性仍是制约,投资者宜保持仓位,更加注重结构机会,继续赚“三类钱”:1、大盘价值/平衡风格或AI板块;2、条款博弈;3、基于转债性价比的个股或公司α。
交易“关键点位”,关注各板块二三线品种补涨
节后股市表现明显特征:股指反弹力度大、局部热点拥挤、板块轮动核心为高低切换。即当下A股迎来的是修复行情,走的更远还需要基本面、市场生态配合。对此,我们提示三个关键交易:第一、交易“关键点位”,小幅止赢但不“下车”。第二、交易“补涨”,关注各板块二三线品种补涨。第三、交易政策两会等政策。传统上,春季+两会有几个产业关注点:新开工动土、制造业排产反馈、能源需求。配置上:1、风格短期可略微平衡,由纯大盘转向中性。2、行业上仍以AI链条(海外映射)+资源股(确定性)+低位制造业(博弈基本面弹性);3、微观上则坚定聚焦低位行业龙头、规避“假而小”。
板块上,短期关注筹码、优先超跌,中期关注业绩,长期延续产业逻辑
具体板块:第一类、着眼于短期,寻找筹码的逻辑,考虑到节后市场情绪可能回暖,建议优先布局超跌品种。(1)股票角度,关注前期跌幅深、估值低(甚至破净)和大市值风格;(2)公司角度,关注央企或行业龙头、有回购预案、分红率高的个股。第二类、着眼于中期,寻找业绩逻辑,当然优先一季报就能体现优势的品种。(1)增长有望延续的:油气等资源股、公路+物流等交运股;(2)供给有望加速去化的:光伏、猪产业、纺服等。第三类、着眼于长期,当然要延续产业逻辑,寻找还有创新力的细分领域。(1)AI链条:信创相关(“新质生产力”)、算力设备等;(2)出海:电力设备、汽零等。
转债股性仍是制约,投资者宜保持仓位,更加注重结构机会
策略方面,转债不再担心系统性风险,但短期股市行情高度、转债股性仍是制约,投资者宜保持仓位,更加注重结构机会,继续赚“三类钱”:一是赚股市风格的钱,关注正股沪深300+中证500风格,或AI链条品种;二是赚转债估值或条款博弈的钱。部分转债已有较厚的安全垫,又逢股价和基本面双重底部,其他条款博弈后正股与转债估值可能形成双击。品种选择上,正股为行业龙头的优先;三是赚个股或公司α的钱,主要关注一季报业绩预增可能性大的正股,但转债性价比合理是前提。
节后第一周,股市表现出几个明显特征,值得探讨:
一是股指反弹力度大。背后原因是限制融券+查处量化,推动市场情绪得到快速提振,投资者尤其是机构对股市上涨预期有所提升。但实际上由于央企、沪深300等权重股贡献较大,因此情绪修复明显,但赚钱效应并没有预期中的大,多数个股还未回到年初价位;
二是局部热点越来越拥挤。譬如AI等板块估值渐渐偏离合理水位、部分高股息品种的股息保护已不足。这反映的是当下市场缺乏明确主线、尤其是缺乏景气驱动,因此多数投资者优先选择追逐趋势,再次形成抱团效应(类似21年的新能源等),但拥挤度已经提升;
三是板块轮动的核心还是高低切换。目前大多数投资者均认可“哑铃型配置”策略,一方是产业逻辑(AI革命等),一方是风格逻辑(央企、高股息等)。但双方演绎到极致,前者的关键是业绩,后者则是估值和筹码。上周后半周,高股息由央企扩散到家电、AI由TMT扩散到设备和硬件端,都是典型的高低切换。
上述特征折射出的是,当下A股迎来的修复行情,但还未迎来核心逻辑的改变,上涨空间仍受到制约。我们一直强调,当下股市问题仍集中在四点:1、经济基本面与企业盈利都还不理想。目前新旧动能仍在切换,“高质量发展”的大基调下,政策重心是“稳”而不是“快”。尤其相对海外AI产业革命加速的现状,国内科技进步客观上还存在时间差;2、资金面有所好转但增量不足。年前微盘股大跌,导致雪球及DMA量化规模快速下降,但美联储降息预期在反复、公募机构筹码还有待充分交换、场外资金向场内转化也需要时间,流动性层面仅喜忧参半。股市整体情绪回暖后,还需要更稳定的赚钱效应作催化;3、美国大选以及国际地缘环境等依旧存在变数,导致无法线性外推。
而后市转机仍在:1、更大范围“改革”提供新的期待。关注证监会新领导的动作、两会对增长目标及财政政策的定调;2、A股自身的相对性价比,目前无论对自身、对债市还是对美股等都有明显估值优势,至少有结构性机会;3、资金面的进一步改善,关注保险等长线资金配置力度;4、市场生态、投资者信心等有所好转,期待继续巩固、提升共识。
对此,我们提示投资者做三个关键交易:
第一、交易“关键点位”,小幅止赢但不“下车”。上周上证等股指均重回关键点位之上,强势反弹可能导致年前积压的解套盘及获利盘逢高减仓。我们认为,眼下上涨空间受诸多因互制约,且两会和业绩期即将来到,适度止赢在赔率上较为有利。但考虑到资金面负反馈已基本停止,股指下行风险并不大,因此我们仅建议重仓者小幅减仓、轻仓者保持持仓,而非“下车”。
第二、交易“补涨”,关注各板块二三线品种补涨。前文提到,当下股市交易已趋于拥挤,尤其是逻辑较顺的高股息和AI链条。预计一季报业绩形成足量反馈之前市场仍会缺乏景气逻辑,上述风格将在内部演绎高低轮动。而扩展到风格,我们基于行业中性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指向中性小盘+中性高波(即各行业内部二三线品种存在补涨机会),而红利/成长、反转/动量轮动空间则相对有限。
第三、交易政策两会等政策,涉及板块。传统上,春季+两会有几个产业关注点:1、新开工动土,关注基建、新基建、地产链条;2、制造业排产反馈,关注光伏等;3、能源需求,关注工业燃气、电力以及配套的环保、水务等。
配置上,我们三点原则不改:
1、风格上,短期可略微平衡,由纯大盘转向中性。一方面股市资金面承压+强监管导向+低风险偏好背景下,大盘好于中小盘、微盘。不过待市场筹码出清+一季报披露完成,该风格可能转向平衡。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成长股溢价修复速度可能放缓,短期仍偏向价值品种;
2、行业上仍以AI链条(海外映射)+资源股(确定性)+低位制造业(博弈基本面弹性);
3、微观上则坚定聚焦低位行业龙头、规避“假而小”。
具体到板块和细分领域,我们相对看好的有:
第一类、着眼于短期,寻找筹码的逻辑,考虑到节后市场情绪可能回暖,建议优先布局超跌品种。
1、股票角度,关注前期跌幅深、估值低(甚至破净)和大市值风格
2、公司角度,关注央企或行业龙头、有回购预案、分红率高的个股
第二类、着眼于中期,寻找业绩逻辑,当然优先是一季报就能体现一定优势的。
1、增长有望延续的:油气等资源股、公路+物流等交运股
2、供给有望加速去化的:光伏、猪产业、纺服等
第三类、着眼于长期,当然要延续产业逻辑,寻找还有创新力的细分领域。
1、AI链条:信创相关(“新质生产力”)、算力设备等
2、出海:电力电网设备、汽车零部件等
本文作者: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殷超 S0570521010002,来源: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原文标题:《修复到关键位置后交易“补涨”》 ,华尔街见闻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