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

民银温彬、王静文
民生银行指出,经济呈冷热不均状态,服务消费相对火热,建筑业和房地产复工不及预期,制造业仍面临需求不足压力。

要点:

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且强于季节性。春节期间国内消费畅旺,带动服务业景气度好转。

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强于季节性。基建项目复工速度略好于地产项目。从春节情况来看,居民购买新房意愿大幅弱于二手房,影响房企新开工和施工意愿。

2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49.1%,略好于季节性。除了新订单指数持平外,其他指标均在回落。企业库存回补意愿不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相对偏弱,出厂价格降幅略有收窄。

2月制造业动能指标(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回升至1.1%,但仍大幅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显示经济复苏动能仍待提振。

春节之后,决策层加大稳增长力度,相关政策沿着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大规模推进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降低物流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向展开。

一、服务业:景气度上升

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第2个月上升,且强于季节性(疫前同期平均环比持平)。

从分项指数看,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至46.9%,但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1.0个百分点至46.7%;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至58.1%。

2月恰逢春节,国内市场表现火热。根据文旅部测算,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此外,春节档电影总票房80.16亿元,打破春节档票房纪录。国内航班平均执行率为90.0%,高于上月的88.0%,也高于近几年同期水平。

从行业看,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带动,与节日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生产经营较为活跃,特别是航空运输、货币金融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不过,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景气水平较低。

二、建筑业:景气度有所回落

2024年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但仍强于季节性(疫前同期平均下降1.9个百分点)。

从分项指数看,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至47.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下降6.2个百分点至55.7%,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至47.6%,降至荣枯线以下。虽然新订单数量有所改善,但建筑业预期和就业人数出现回落。

从春节后建筑工地的复工情况来看,形势仍有待改善。根据百年建筑调研,截至农历正月十七(2月26日),全国10094个工地开复工率39.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劳务上工率38.1%,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项目开复工率35.7%,劳务上工率37.0%;非房地产项目开复工率41.5%,劳务上工率38.4%,非地产项目要略好于地产项目。

这与现实基本相符。春节以来,各地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地方债发行速度加快,推动基建投资项目逐渐加快,但房地产市场仍显低迷。高频数据显示,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47.5%,同比下降65.9%;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0.1%,同比下降31.5%。春节期间二手房销量明显好于新房,显示居民对新房信心不足,进而导致房企拿地、新开工和施工意愿偏弱。 

三、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

2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49.1%,略好于季节性(疫前同期平均环比下滑0.3个百分点)。

五大分项指数表现为四降一平。其中,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8%,较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5%,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只有新订单指数为49.0%,与上月平齐。

2月制造业动能指标(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升至1.1%,好于上月的-0.6%,显示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回升,但相比于疫情同期平均水平3.7%,仍有较大差距。

具体来看,2月制造业运行表现出四个方面特征:

一是生产端转向收缩。2月生产指数从上月的51.3%降至49.8%,去年6月以来首次降至荣枯线以下,弱于季节性(疫前同期平均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从高频指标来看,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汽车全钢胎和半钢胎开工率、全国主要钢厂开工率都出现明显下降,但甲醇、PX等化工行业在高油价驱动下开工率环比回升。

二是需求端持平。2月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好于季节性(疫前同期平均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至46.3%,弱于好于季节性(疫前同期平均环比下降0.5%)。韩国2月前10天和前20天出口同比增速均出现下降,国内SCFI和CCFI运价指数也触顶回落,都显示外需或有反复,内需则表现出一定韧性。

三是企业补库存意愿不强。2月企业采购量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至48.0%,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至47.4%,为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1.5个点至47.9%,都反映出企业库存回补意愿不高。2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54.2%,但仍低于疫前同期4.9个百分点的平均涨幅。

四是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度分化。2月大型企业PMI持平于50.4%;中型企业PMI上升0.2个百分点至49.1%,仍位于荣枯线以下;小型企业PMI下降0.8个百分点至46.4%,景气水平延续走弱。不过,2月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上升6.8个百分点至54.3%,同期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下降0.6和3.5个百分点,显示小型企业对未来预期有所好转。

四、价格: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1%,扩张幅度放缓。出厂价格上升1.1个百分点至48.1%,一定程度上与需求端好于生产端有关。上下游价格仍分处50%临界线两侧,但差距收窄。

从国际来看,2月以来,CRB指数波动上行,月度均值较上月环比上涨2%,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值环比上涨3.2%,连续第二个月上涨。一方面,美国经济继续保持韧性,石油储备规模继续上升,提供了需求支撑;另一方面,OPEC+今年一季度约减产220万桶/日,二季度可能继续减产,导致供给收紧。所以,今年原油价格相对强势,带动化工品价格回升。

从国内来看,南华工业品指数2月均值环比下降0.7%。其中,能化指数月均环比上升0.1%,金属指数月均环比下降1.9%,螺纹钢、水泥价格分别下降3.3%、3.4%。截至2月28日,商务部按周公布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降0.3%,连续第4个月环比下降,但降幅较上月略有收窄。

基于PMI指标和高频数据判断,预计2月PPI继续环比下降,同比降幅为-2.3%,较上月的-2.5%有所收窄。

五、政策:降成本、稳增长、稳信心

从2月PMI指标来看,经济呈冷热不均状态,服务消费相对火热,建筑业和房地产复工不及预期,制造业仍面临需求不足压力。从春节之后的政策动向来看,决策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稳增长力度。

一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月MLF利率和一年期LPR维持不变,但5年期以上LPR却下调25个基点,降幅为有史以来最大。央行之所以引导非对称降息,目标包括三个: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来稳增长促消费、降低购房成本来推动楼市企稳、压缩期限利差防止资金空转。央行在去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表示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效支持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预计后续在美联储降息启动之后,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宽松基调。

二是大规模推进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前至两会之前召开,表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相关政策落地需要央行(扩大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规模)和财政(贴息)政策相配合,预计设备更新的重点在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以旧换新将继续集中在汽车、家电和耐用消费品方面。

三是降低物流成本。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从政策导向看,“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以及“临空经济、临港经济”等是发展重点。

四是提振市场主体信心。2月2日国常会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2月23日国常会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加快推进制定,目的都是为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地方债务方面,2月23日国常会表示要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今年包括贵州、天津在内的部分省份已发行新的特殊再融资债券,以推动存量债务化解。房地产方面,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银行,各地也在继续出台楼市利好政策,包括一线城市也在逐步放宽限购。

此外,地方政府大都发布了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各地重大项目春节后正在集中开工。预计在“两会”明确新的政策目标和重点任务之后,开复工状况会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有望继续得到蓄积。

本文作者:民银温彬、王静文,本文来源:民银研究,原文标题:《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