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近一段时间来,上汽高端电动“双子星”之一的飞凡汽车蒙上“生存迷雾”。关于裁员70%、被并入上汽乘用车的传闻近期已沸沸扬扬。
对此,飞凡方面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上述消息不实,公司内部虽有降本增效的微调,但飞凡品牌仍将独立运营,接下来也会进一步深化轻资产战略。
为稳定军心,3月16日,飞凡还向经销商发出一封沟通信,表示飞凡将继续保持既定的产品布局与业务节奏,并将加大投入,在今年年中会推出全新的重磅车型。
而孱弱的销量和波动的走势,让市场对飞凡的未来心存忧虑。
去年12月,在改款R7的推动下,飞凡的交付量一度来到4千余台的高位,较其他时间里1-2千的月销量好上不少。然而随着今年初比亚迪等挑起的新一轮价格战,飞凡的销量在今年2月又滑落,来到了三位数水平。
行业加速分化、出清的大趋势下,飞凡的销量表现很难不令人担心。在致经销商的信中,飞凡也坦言,今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敏感到了极点,飞凡在内的所有车企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最初,飞凡是上汽高端战略下的产物。从荣威新能源序列开始,到更名为R汽车,再到独立运营,四年间飞凡的定位逐步提高,先后推出的R7和F7,分别涉及SUV和轿车两大车型。
2022年,飞凡在推出首款车型R7时曾受到市场关注。尽管30万元的售价不菲,大定却两周破了万;去年3月,第二款车型飞凡F7上市,内部目标要超过蔚来ET5的销量。但细分市场竞争激烈、竞品频出,最终让两款车型都被淹没在车海之中。
在扩充产品矩阵之外,飞凡对价格权益多次调整,售价沉到30万元之下,销量随后有所回升。去年两款车共同发力下,飞凡年销量录得2万台,相较2022年上浮5千余台。
可正当飞凡寻求突破之时,上汽系的兄弟品牌智己又丢出王炸,在去年10月推出22.99万元起步的智己LS6,直接切入了飞凡所在的市场空间。
不得已,为销量让路的飞凡价格只能一降再降,今年3月初,飞凡F7的起售价已经降至20万元出头;上市一年后的飞凡R7,售价也已下跌超10万元,入门价仅18.99万元。再向下,就要降至上汽荣威的领地,被夹在智己和荣威中间的飞凡略显尴尬。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部环境压力之下,飞凡产品力与品牌力不够强大的核心问题被暴露而出。
为攻占高端市场,飞凡打出了“智能舒适”的标签,相较蔚来的换电、小鹏的智驾、理想的家庭,用户对此感知不够强。飞凡虽积极铺设换电站,试图在补能方面打出差异化,但已建成的50座换电站与其他头部玩家之间差距不小。并且此前多次的改名,让市场对飞凡认知度仍处于早期阶段。
幸运的是,相比于其他白手起家的新势力,背靠500万辆年销规模的上汽集团,让飞凡仍具有调整的空间与资本。
今年1月,上汽集团就“遣将”原华域汽车总经理王骏,接替吴冰出任上汽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飞凡汽车CEO。
王骏是上汽集团老将,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上汽也希望他能为飞凡汽车带来些新气象。且身兼上汽乘用车“帅位”的他,也能更好地调动集团和公司的资源,向飞凡输送弹药,分解研发、采购、生产等方面的压力。
事实上,去年就有分析人士指出,飞凡可能会与上汽乘用车部分融合,其中经销商管理、采购等部门会被整合到上汽乘用车体系内,飞凡汽车的用户发展中心、用户运营中心和新零售中心保持独立运作。
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原飞凡CEO吴冰对此回应称,“飞凡和乘用车的中后台是1+1的模式”,点出了飞凡与上汽乘用车之间的关联。如今在王骏临危受命后,飞凡将“轻资产”运营摆上台面,这使得在市场正承压的飞凡,有了借势轻装上阵的可能。
而市场也希望在“轻资产”模式下,腾出更多精力和资源,集中补齐产品定位和认知度缺失的短板。而有了上汽的助力,飞凡年中还规划了一款新品,原先承诺的MPV等车型也在路上。
在这场残酷的挑战中,飞凡必须站在上汽的肩膀上,借力跳向更远处。或许对它来说,机会只有这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