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最大的风险是英伟达自身?

硬AI
英伟达受益于市场对GPU的强劲需求,但其高售价同样推升了AI企业成本,导致下游应用落地不佳——英伟达的增长故事还能说多久?

作者:李笑寅

来源:硬AI

成本高企,正在成为AI企业们的“头号焦虑”。

近日,花旗银行的分析师Yitchuin Wong等参加了在奥兰多举行的Gartner数据分析峰会。在会后总结报告中,花旗指出,AI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客户开始重新关注ROI(投资回报率)。

为什么会成本高昂?这就不得不谈到“AI芯片之王”——英伟达。

伴随AI技术蓬勃发展,英伟达生产的图形处理器(GPU)能够满足AI训练的庞大算力需求,在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芯片售价随之激增,一再将公司股价推至历史新高。

疯狂押注“AI信仰”的交易行为也让英伟达的上游硬件供应商受益其中。据媒体报道,英伟达的主要硬件供应商之一、高带宽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到2025年的产品均已售罄。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美光直言:

“我在历史上从未见过内存提前18个月分配的情况。这完全是由英伟达和这场AI游戏中的许多其他公司共同推动的。”

成本高企导致下游应用落地不佳

此前华尔街见闻提及一块H100 GPU的价格在2022年就已经超过了3万美元。到去年,Ebay网站上每块H100的售价已经飙涨至4万美元上方,其平均售价是AMD竞争产品MI300X的四倍之多。

而对GPU的部署还远未结束。扎克伯格曾在今年表示,Meta今年将大规模投资GPU,其中包括高达35万块英伟达“Hopper”H100以及其他设备,到年底达到“相当于近60万个H100的计算能力”。

一边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持续“缺芯”,另一边是居高不下的GPU售价。企业们不得不开始思考AI商业化变现的能力,接下来对GPU的市场需求还能继续强劲吗?

花旗称,对于生成式AI的热情正在冷却,大规模项目落地还“为时尚早”。

报告表示,尽管生成式AI依然是大多数参会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但实际的项目规模和使用案例还比较小(比如文本/图像生成)而不是大规模的转型变革。

据媒体报道,亚马逊网络服务和其他生成人工智能提供商们已经降低了销售预期,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Cohere的去年营收实际上也微乎其微,该公司表示,在寻求融资的过程中,客户对成本持谨慎态度,并正在衡量该技术的功能性。

花旗提及,据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将有约三分之一的项目会因为过早推出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而失败。

美光科技的高管Narasimhan以及IBM半导体研究部门总经理Mukesh Khare均表示,AI的成本远远超过传统计算的成本,只有成本先降下来,才能对吸引更多企业客户。

美光科技表示:

“目前,涉及大语言模型的成本相当高,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或许可接受,但对于大众而言则不然。”

“坦率地说,今天我认为投资正在变得……我不想用炒作这个词……有太多人对此感到兴奋,如果你有预算,你那么你可能会优先考虑投资在生成式AI服务器上,而不是其他任何领域。”

对于“成本何时能下降”的问题,美光认为这“是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问题”,但“它会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竞争”。

另外,花旗还指出,企业客户对于数据治理的担忧也在增加。为了提升数据和AI素养,数据治理和质量将成为企业持续投资的更优先事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