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量化私募,却迷上了“蚊子肉”

郑孝杰
唯一招新岗位给了“打新专员”

一年最多赚2%的收益。

为了这个收益,你愿意花多大代价?

一家百亿量化大厂的答案是:单独招一个人,专司负责打新工作。

打新收益历来被业绩比喻为“蚊子肉”(指非常菲薄),值得这么拼么?

业内人士说,太值得了!

量化大厂招聘“打新实习生”

近日,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私募机构发出实习生招聘启示,意在物色“基金产品运营实习生(网下打新方向)”。 

资事堂发现:上述机构是一家管理规模超100亿元的量化机构,创始团队有着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的从业经历。

网下打新指不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的新股申购,针对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特定投资人。主承销商对网下投资者询价,产生认购结果后按发行价格配售给投资者。

岗位要求“细致如发”

这家百亿量化私募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如下:

其一,协助完成新股网下打新业务材料准备、询价、申购、缴款等相关事务;

其二,协助研究产品结构,定价逻辑,定价报告等相关事务。

从中可以看出:这家量化大厂对该职位定位不仅有打新股的“全流程”支持性工作,而且要覆盖相关产品的研究事务。

限于资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相关产品属于外部客户的资管产品,抑或是私募自营资金成立的产品。

此外,该机构需要应聘者具有金融经济相关专业的背景,以及良好的办公软件技能,并注明具备基金从业资格优先。

职位“罕见”

这则看似平淡无奇的招聘,在当今量化行业多少有些“罕见”。

由于网下打新业务在量化私募较为普遍,并断断续续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量化产品更曾受到限制。

特别是科创板推出之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过多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量化私募旗下部分产品则会成为处罚配售对象。

诸多百亿级的明星量化私募,“上榜”限制名单并不稀奇,涉事产品因未缴款放弃认购等原因,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参与新股配售。

这种背景下,一家量化私募“突然”招聘实习生辅助打新股,就显得有些“另类”。

“低收益时代”打新成了新目标

北京一家知名量化机构内部人士对资事堂表示:在量化圈几乎很难见到使用单独的运营人力进行打新工作,后台运营团队通常针对打新股事务进行程序系统化管理。

在这位人士看来,运营人工进行打新股资料的全流程整理,容易出现纰漏。

上述百亿量化私募寻找打新股事务的实习生,侧面或说明这个机构在此领域“经验不足”。

如今开始布局网下打新,意欲何为?

有熟悉量化策略的调研人士推测,由于当前超额收益斩获难度越来越高,量化机构“尽其所能”寻找增厚收益的机会时,打新股自然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另一位上海量化大厂的负责人对资事堂透露:以过往的操作经验来观察,打新股能对相关产品每年产生1%-2%的收益增厚。

纷纷进行策略升级

中国的量化大厂开始拓展多元的收益机会,与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有紧密关系。

有位居“第一梯队”的量化大厂刊文指出: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逐渐衰减是不可逆趋势,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提升,超额收益的获取难度随之提升,这成为整个资管行业要面对的难题。

华尔街巨头们在2008年市场危机后,对投资策略进行过了大升级。

千禧年基金(Millennium)、城堡投资(Citadel)、德邵投资(DE Shaw)在当时危机之后,均招揽人才大幅扩围了投资策略,涵盖股票多空、固定收益、企业信贷、大宗交易、私募股权等。

截至目前,市场最头部的量化机构也“更新”了产品线,使用了超额收益来源广泛的宣传语,并称投资于股票、期货、期权、可转债等多资产,积累了短中长全周期的收益因子。

中国量化机构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