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副总梁浩:当下较优策略是“红利压舱”、布局成长,兼顾出海,锚定全球定价

陈金伟等也先后发布观点

经历了2023年的考验,大型公募投资团队在2024年会如何布局,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老牌机构鹏华基金的投研团队,日前在一场活动上分享了他们的最新观点。

该公司分管权益投资的副总经理梁浩在论坛上坦言,主动权益机构整体在过去几年内对市场变化适应不够、整体准备不足。

未来公募策略的出路,可能就是以红利做压舱石,同时积极布局成长型的行业、全球定价的行业,还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企业和公司,包括出海的优质公司。

鹏华另一个基金经理陈金伟则表示,不认同市场现在对微盘股的一致预期,年初的微盘指数的无差异的下跌,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寻找超额收益的机会。

公募权益需要做更多准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梁浩的演讲是围绕过去一段时间投资的得失展开的。

他总结认为,公募投资范畴和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再过去几年内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从权益基金过去几年的表现来看,大家适应这种变化的准备并不足够。

这体现在,2021年高点以后,公募基金的主动权益规模持续下降。主动权益持有的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也在持续下降,很难成为市场的边际定价资金。同时,北向资金(陆股通)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第二,过去几年行业追捧过也诟病过的赛道型投资,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白酒、新能源这种超级赛道,相继回落原因各自不同。

此外, 公募成长投资这几年也很难受。最热门的AI主题,虽然相关概念股涨得很好,但仍然更接近主题和概念。公募的大资金很难适应产业大变革的环境。

同时,公募基金目前还是更愿意买成长,对红利的暴露整体不够。但现在可能真的到了一个红利的时代

看好四类机会

梁浩判断,后面的投资机会可能大概有几类。

第一类就是全球定价的行业,尤其有色、石油石化这些领域。公募基金主动权益历史上对这些重视不够。当手里有更稳定成长的资产的时候,自然不会把目光放到这些全球定价高波动的这些公司、行业。

第二个就是出海优势。这两年中国出海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中国这些企业在国内所攒下来的竞争力——产品力、快速响应能力,在海外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盈利。所以有海外优势产能的这类资产也是一定是要重点重视的行业。比如电力设备行业。

第三类,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的很多产品和公司,比如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更新,也还在不断的迭代。还在一些成长性的行业里边,还是有机会,但是只是这种机会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多。

最后关于红利。在高速增长阶段的时候,尤其成长型基金里,整个主动权益都不太习惯一种思维就是基于股息率去投资。但当国债的利率、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下到当下这种程度的时候,股权所带来的股息率和无风险资产相比较,优势开始慢慢体现出来,所以红利型的投资会替代以前的稳定成长类的投资,逐步的成为公募基金的主动权益的压舱石。

他预期,公募基金在未来的中长期,可能就是红利做压舱石,同时积极布局成长型的行业、全球定价的行业,还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企业和公司,包括出海的优质公司。

 小盘股有挖掘超额收益机会

这也是陈金伟到鹏华基金后,第一次在自家的大型活动上公开发声。

他上来还是旗帜鲜明的表示,现在市场的一致预期是觉得微盘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泡沫,他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历史上去看,微盘指数好像是一个从来没有回撤的指数,但是这与指数的编制有关,它是一个日调的指数。所以这个指数看起来单边上涨,是因为A股整体的动量效应不强。

A股5000多只上市公司里面能够列入中小盘指数的股票大概能有三四千只,这里面确实大部分都是泡沫,或者说至少说不是基本面投资者能看的,但是可能有5%的公司,甚至可能也比如3%的公司,投资的性价比是非常突出的。

过去几年微盘股的系统性上涨,是因为量化的基金推升,是无差异的上涨,而年初微盘暴跌,是给基本面投资者提供了在这几千只微盘股中寻找未来有可能通过基本面驱动上涨的股票的机会。

从目前的宏观环境下,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能看到有限的增长,多数还是来自于这种利基市场。

所以他并非看好微盘股或者小市值因子,而是年初的微盘指数的无差异的下跌,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在这里面去寻找超额收益的机会。

看好消费、医药和制造业

此外,陈金伟看好的行业包括部分的消费、医药、制造业的一些自下而上选出的中小盘公司。

以消费为例,市场整体上比较悲观,但他认为对消费影响最大的是因素是资产价格。

以地产对于消费的影响来说,地产对于消费既有财富效应、也有挤出效应。对于有房群体来说,资产价格的下跌确实会压制他们的消费的倾向。

2023年消费行业的一些牛股,或者现在看到的一些中观或者宏观数据也好,验证了这一点。

性价比的消费,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重塑,从而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第二点,是老龄化带来的消费投资机会。这里面至少可以提供一些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

而且这一批退休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包括他年轻时的物质丰富程度,是高于之前的那批老年人的,也就是说他们是有可能形成品牌意识的群体。这里面也是会不断涌现出投资机会的。

第三是消费品出海。他对此整体上是谨慎乐观的。

第二个看好的方向是医药。

他理解,医药的超额收益来自于两点,第一点就是医药本身是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凡是这种委托代理模型的商业模式,其实都有超额收益。

第二点是医药的公司,相当多的公司承担了创新的风险,比如一些医疗器械或者一些药品的公司, ROE可能超过了社会平均回报,这是幸存者偏差。

从需求端,需求的底层还是老龄化。从医保的结余来看,实际上整体上未来10年支付能力还是不用需要太担忧的。

第三点就是制造业的一些机会,以锂电为例, 从2024年来看,上半年这个行业仍然处在产能利用率的低点,可能还有降价压力,但是产能扩张的斜率显著放缓,非常有希望在下半年开始看到产能利用的提升,包括电池、负极、三元等环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