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PMI:强势反弹有何不寻常?

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与2023年不同的是,这一次制造业需求端的反弹“来得更猛”,3月PMI新订单指数上升幅度甚大的背后,更多是由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的回升。

3月制造业PMI的强势反弹,似乎亮出了当前经济的“底色”,一季度GDP增速或保持在5%以上。时隔半年之久,3月制造业PMI终于一跃升至荣枯线之上,同时此次春节过后PMI的反弹幅度为历史第二强(仅次于2023年),可见今年“开门红”的成色很足。与2023年不同的是,这一次制造业需求端的反弹“来得更猛”,3月PMI新订单指数上升幅度甚大的背后,更多是由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的回升。

以史为鉴,制造业PMI与2个月后的政策出台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这也就意味着PMI越低,未来2个月内政策出台的速度会加快。鉴于3月PMI反弹幅度远超预期,我们预计至少在4月政治局会议以前,政策大概率将处于“空窗期”。

PMI这次究竟好在哪里?新订单的回升是关键。3月PMI各分项指数几乎都全线回升,其中引领PMI反弹的关键在于新订单的直线上升,PMI新订单指数从2月的49.0%一跃至3月的53.0%(环比+4.0pct)。

除了内需,外需的反弹力度同样很大。3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51.3%(环比+5.0pct),也是从荣枯线之下、升至荣枯线之上。我们认为3月内需和外需的“携手向前”更多是源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的上行——我国PMI新订单指数、以及新出口订单指数,往往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呈现正相关。今年以来全球制造业PMI的持续上升,也引领着我国制造业需求端的改善。

除了需求,生产也对PMI的上升有所贡献。除了订单量的上升,3月PMI的反弹还与春节过后工业的复工复产相关。3月PMI生产指数为52.2%(环比+2.4pct),成为拉动PMI上行的另一大因素。不过比起新订单指数,3月生产指数的上升幅度更符合春节过后的季节性规律。

两大价格指数“一上一下”,压力再次给到中下游行业。正是因为需求端的明显好转,带动了生产商经营活动预期的升高,原材料价格也因此爬升。3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5%(环比+0.4pct),但是3月出厂价格指数却不升反跌、取得47.4%(环比-0.7pct),可见利润传导出现梗阻状况。“高进低出”的价格格局导致以中下游为首的企业盈利空间可能将进一步收窄,利好中下游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亟需提速。

节后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信心也“回归”了?3月各规模的工业企业景气度均有上升,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1%(环比+0.7pct)、50.6%(环比+1.5pct)、50.3%(环比+3.9pct),中小型企业PMI重回扩张区间。这一次呈现出的规律似乎是“企业规模越小、节后PMI反弹力度越大”。我们认为可能原因在于春节期间停工、以及出口链的短暂“打烊”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远大于大型企业,所以待节后一切“回归正轨”之后,中小型企业的反弹力度也会更大些。

新一轮补库周期即将初现?需求端的企稳需进一步“坐实”。不同于2月的下降,3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升至48.9%(环比+1.0pct)。工业企业“告别去库、步入补库”之路走得“跌跌撞撞”,主因在于需求端尚未完全地企稳复苏。目前反映需求不足企业占比仍然超过60%,我们认为此次补库周期的开启更多是源于已有库存的见底,并非完全是依靠需求端的拉动。

非制造业也紧跟制造业的“步伐”。除了制造业PMI,3月建筑业PMI与服务业PMI也在回升。3月建筑业PMI为56.2%(环比+2.7pct),虽然有所回升,但绝对值来看还是停留在疫情后的历史次低。后续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或可为建筑业PMI“充电”。3月服务业PMI依旧保持稳健上升趋势,取得52.4%(环比+1.4pct)的好成绩,春节过后消费表现依旧不俗。

作者:陶川、钟渝梅,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文标题:《3月PMI: 强势反弹有何不寻常?》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