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盘(小规模)基金在近年的内地基金业“独树一帜”。
其中涌现出了类似金元顺安缪玮彬等一批大家 “踮脚相望”的基金经理。
他们拥有独特的风格,也拥有高度分散的持仓,及灵活的交易风格。
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盘基金经理都有这样的运气。
有些基金经理努力“交易”,打出了天量的换手,但奈何业绩太差。
最新的年报显示,有一批“微盘”基金在过去的2023年里,努力征战、奋力交易,最后收获了”完全意外”的结果。
一年换手30~60倍?
Wind统计显示,有3只基金在一年内花费了5%以上的资产来支付交易佣金。
按照通常的佣金费率,这意味着这3只基金的权益资产的换手率在30~65倍之间(间下图数据来源:WIND,)
这是什么概念呢?
以中位数50倍换手计,剔除节日长假,这类基金平均每周要换手一次。
这是何等灵活乃至激进的操作思路啊?
业绩落后甚至垫底
但这几只基金,在勤奋地调仓之后,2023年的收益率还是处于同类中相对“靠后”的位置。
可以看到,根据wind的统计排名,九泰天奕量化价值、富安达先进制造2023年跌幅分别超过15%、16%,同类基金排名中在70-75%区间(按照WIND一级分类,下同),属于业绩中后程。
而诺德优选30在2023年的跌幅甚至接近45%,达到了同类后99%的水平,也就是几近“尾部”。
规模不构成“挑战”
那么,这些基金的交易为何没有产生较好的业绩呢?是规模限制么?
答案不是的。
统计显示,它们三只基金的规模都不大,年末的规模大概从近100万到近2000万之间。
属于典型的微盘基金。
但上述基金显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规模,对基金经理来说,除了申赎管理有点难度外,组合交易还是可以顺利完成的。
遭遇“赎回冲击”?
那这批基金是如何把业绩管理到行业的后半截呢?
答案我们一步步来寻找。
首先,是几个基金中换手率较高的九泰天奕量化。
从组合收益率看(下图,来源:天天基金网),2023年,九泰天奕的收益率洼地主要是在2023年2季度和2023年3季度。也就说,在2023年的年中两个季度,它遇到了比较大的考验。
同时和它的主要基准沪深300指数相比,可以发现,九泰天奕在2023年1季度没能跟上沪深300的涨幅,但在2、3季度却跟上了跌幅。
不过最终在2023年4季度,九泰基金扳回一城,收益率明显超越沪深300指数。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回顾年内规模数据可以发现,九泰天奕在2023年1季度遭遇了一轮大额赎回,规模从5000万以上迅速下调至100万元一线。(下图,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下同)
这个极致的规模变化,大概率一定程度的干扰了基金经理的操作,并进而带来了一些收益上的负面影响。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和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同时努力使策略能够适应不同规模水平下的投资需要,本身也是基金经理的内在职责,从这个角度看,后续可能九泰天奕还需要进一步去迭代完善操作体系。
“换将”推动业绩“滑落”?
与九泰天奕相比,诺德优选30的规模变化要相对“理性”一点(下图),年中规模有一个冲高,不过后续又回落到低位。
而从该基金的季度收益看(下图,来源:天天基金网),该基金最大的“失误”来自于2023年3季度。
当季,该基金主要的基准成分沪深300指数回落了不到4个百分点,但诺德30回落了近35个百分点,负超额收益估计近30个百分点(考虑基准)。
此外,2023年一季度,沪深300大幅上涨4.63个百分点,而诺德则亏了6.57个百分点,这个超额负收益也要近10个百分点以上。
另外,有意思的是,虽然诺德优选30的季报重仓股都比较鲜明且持仓相对集中,但这些重仓股对于该基金的业绩解释度是很低的。
不过,该基金当年业绩最“拉胯”的3季度,恰好逢到基金经理阵容完成切换,这对业绩是否有影响有待观察。
公告显示,2023年5月,杨霞辉离任后,牛致远单独管理基金(下图)。
基金经理也在年报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
报告期内,基金主要围绕新能源光伏及科技制造方向进行了重点配置,投资组合锐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在行业估值下行周期中业绩表现相对较差。回顾2023年,……;科技相关板块……以主题性行情居多,对于交易择时有较高要求。从全年来看,……低估了市场风格变化及资金面因素对行业估值的影响,同时在回撤控制策略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操作节奏“失当”
还有一家业绩和交易量无法“匹配”的基金是富安达先进制造。
天天基金网的规模数据显示,该基金的股票配置比例常年保持相对稳定,规模也变化不大(下图)。
从收益率看,该基金的收益率负值主要产生于2023年2季度和3季度。
该基金的业绩轨迹也是最好“追踪的”,从持股重点看,该基金在2023年1季度通过持有金山办公,增持科大讯飞等AI概念股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率。
但此后该基金的净值在2季度因无法观测的原因而大跌(其当时的新旧重仓股似乎没有类似的大幅下探的整体表现)。
3季度继续延续这种,直至4季度勉强收复了季度正收益的表现。
基金经理自己总结:
对本基金而言,大多数的高端制造和科技都是可选项,2023年整体还是有结构性机会,如上半年的AI以及下半年的MR、机器人等都有一波比较大的行情。但整体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其实并不在于机会的把握,而是在于操作的节奏。其实有把握到几次机会,比如AI,前期有收益,但因对末端行情过于执着,整体收益有限。
这段总结还是比较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