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新车型即将亮相北京车展同台“竞技” 汽车产业存量博弈再升级

证券日报

阔别4年之后,4月25日,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车展”)即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本次北京车展以“新时代新汽车”为主题,预计吸引近千家国内外汽车产业企业参展,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台,新能源车型278个。

当下,汽车行业存量博弈升级,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性价比等方面已开启多轮比拼。作为洞察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绝佳窗口,本届北京车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向外界传达今年汽车市场的竞争趋势及发展动向。

兴华基金汽车行业研究员沈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车企来说,新车型的发布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在满足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同时也能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多款新车型即将亮相北京车展

记者注意到,在车展启幕前夕,多家车企已提前透露了新车型或新技术亮相车展的相关信息。

据了解,零跑、哪吒、极氪、极越、岚图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将在2024北京车展期间发布新车型。

此外,比亚迪秦L、海豹06及全新Ocean-M概念车将在2024北京车展中亮相,秦L将与秦PLUS一同在A级新能源轿车赛道发起猛烈攻势。前不久,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官宣,问界新M5将于北京车展期间正式发布。

2024年是大众汽车集团创纪录的“全球首秀之年”。此次北京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将带来覆盖各个细分市场的强大展车阵容。各品牌蓄势待发,将以6款全球首秀、5款中国首秀车型献上震撼视觉盛宴。44台展车中包括18台新能源车型,展现集团电动化转型的实际成果。

4月18日,吉利银河发布了其首款全尺寸SUV原型车的预告图,计划于4月25日在北京车展上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款被定位为吉利银河旗舰SUV的新车,是基于全新的AI智能架构精心打造的,其设计风格和AITO旗舰SUV车型问界M9有些许相似。

随着多款新车型在北京车展的亮相,汽车行业竞争再度白热化。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比亚迪、极氪、零跑、理想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发布了新产品、新车型。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配置方面都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此外,为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车企不惜牺牲毛利,压低汽车售价,甚至有的车企几近于“赔本赚吆喝”。

沈翔认为,汽车市场上很多新能源车型在配置拉满的同时进行让利促销,甚至有的车企还出现了“赔本赚吆喝”的情况。正是因为这种竞争,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快速更新迭代,让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世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打下坚实基础。

行业竞争加剧不仅体现在价格上,也体现在技术上。从今年上市的一些新车型来看,

高配置、高性能、高性价比等特征明显。例如,在今年2月份上市的全新极氪001在智能驱动、智能安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在业内看来,这款新品上市后会对国内30万元级纯电轿车产生不小的冲击。

汽车产业存量博弈再升级

2024年是汽车产业重要的转折之年。从年初再次打响价格开始,年内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大幅降价,再一次挤压了燃油车市场。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1.6%,较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63.3%。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车企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转型机遇,加快技术迭代更新,积极打造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历了此前几年的竞争,2024年这场旷日持久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将进一步白热化。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整个行业非常‘卷’,不仅有传统车企、新势力,还有科技公司加入。极氪判断,今年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公司要铆足劲去干,打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准备好‘弹药’。”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预测,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一场激烈竞争中的“厮杀”在所难免。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更是直言,2024年将是一个“最卷”的年份,“卷价格、卷产品、卷服务、卷流量”。

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认为,今年竞争将主要依靠存量市场,预计纯电市场增幅不会超过20%。在他看来,淘汰赛已经开始,2024年行业变化可能会超出预期。

当前我国汽车面临的已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国际严峻的行业发展新形势也给汽车企业带来新的考验。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此前在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上所说的那样,从增量探索发展到存量博弈,市场竞争会更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的博弈到了决战阶段,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博弈到了白热化程度。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 刘钊 冯雨瑶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