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限薪,走到了哪一步?

上海证券报
大多数机构还在等待。

从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到100万元左右,公募行业的薪酬上限传言,版本几经更迭。

为此,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求证。业内人士透露,或有少数几家公司上报了薪酬方案,但薪酬上限差距比较大。此外,大多数基金公司“并未上报薪酬方案”,基本上还处于内部商讨阶段。

“报多了怕不合适,报少了又怕留不住人才,还是想等等看会不会出更具体的规定或者要求。”北京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如是说。

传言四起

“多家基金公司上报薪酬方案”“某银行系基金公司限薪80万元”......在林林总总的市场传言中,公募限薪方案的上限不断降低。

为此,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求证,大部分公司直言“公司内部完全没听说” “没有收到通知”,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已经上报了一份薪酬方案。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薪酬本来就相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限薪到底是只限制高管的薪酬、基金经理的薪酬,还是公司其他部门人员的薪酬都要降,可能要根据各家的情况具体来定。

此外,绝大多数头部基金公司2023年度的年终奖至今还没有发放,相比往年“会先发一部分”或者“4月至5月会发放”的惯例,上年度的年终奖还“悬在半空里”。

公募限薪大趋势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就提到,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建立完善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奖金跟投机制,实施违规责任人员奖金追索扣回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其中再次提到:“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等等。

遵循监管精神,两年前多家基金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控股的基金公司就陆续开始了对董事长、总经理或者高管的限薪,但很少波及到基金经理层面。另据记者了解,多数公司还是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了基金经理薪酬递延制度,并鼓励基金经理自投所管的基金,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随着新“国九条”的发布,在监管进一步趋严的环境中,再加上近两年公募整体业绩不佳,无论从监管要求和舆论环境,对看似“高光”且“高薪”的基金行业都形成了压力,公募限薪也是大趋势。

“降薪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平衡激励机制与动力。”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过往基金经理的高薪主要是基金公司出于规模扩张驱动,给予能上规模的基金经理更多回报,以鼓励基金经理进一步实现规模增长,形成正向循环。但那段野蛮生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该位高管表示,“随着近几年市场的震荡,行业也从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摒弃了之前急功近利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明星基金经理已经不再是行业或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取而代之的是长期稳健的业绩、被动产品的大发展、资产配置策略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都是公募行业更重质量发展的表征。”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文标题:《公募限薪,走到了哪一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