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新势力的一场命运豪赌

还未“着陆”。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停工停产三个月后,国内豪车新势力高合汽车等来“复活”的转机。然而伸出援手的贵人,并非此前接触的长安汽车和一汽,而是一位“消失”数年的传奇造车大佬。

华尔街见闻获悉,iAuto Group在5月上旬与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相关投资机构的担保下,iAuto计划投资10亿美元,作为华人运通重组的首轮专项资金,双方目标在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交易。

iAuto实控人是仰融,他此番入局,是丁磊希望借此撬动产业资本、中东资本落地,带动高合重生。

对于前述合作,高合方面称最终要以官宣内容为准。随后在5月17日,华人运通还在内部发布了《关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的公告》,决定成立重组工作组和联合运营工作组。

其中,重组工作组下设股东、政府、供应商和员工端四个小组,将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重组工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营;联合运营工作组则将负责日常决策与运营,下设产品规划、项目设计工程、生产与供应链、营销、财务、法务、人力与综合职能七个小组设立。消息人士透露,近期已有离职员工被召回公司。

回溯来看,2月18日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彼时创始人丁磊曾表示高合只有三个月的抢救期,这期间会拼全力救活公司,如今距离宣布停产正好过去了3个月。

种种迹象表明,高合或许已走上重启之路,但此时突然现身的“白骑士”或许令不少人意外。10亿美元的先期资金并非小数目,给出这笔资金的则是在汽车圈搅动风云的资本大佬仰融。

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去年9月的一份公告显示,iAuto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正道集团董事长、最大股东--仰融。他正是曾带领华晨汽车叱咤风云的国内传奇造车大佬。

作为华晨集团原董事长,仰融从1991年斥资1200万美元购入金杯40%股份,到1992年带领华晨中国登陆纽交所,仅十年时间就造了华晨这家掌控六家上市公司的汽车帝国。

然而因归公司属权等问题,2002年仰融最终抛售了华晨的所有股票。而他并未放弃造车梦,2009年创立正道集团前后,仰融曾分别与江淮汽车、赛麟汽车、中兴汽车等合作了三个项目,却均未走到量产的阶段。

此次在高合求援节点再次现身的仰融,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且他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极为熟悉,这或为高合重组带来一定帮助,弥补了丁磊不擅融资的“短板”。

在iAuto要出手“驰援”高合的消息传出后,过去3个交易日,正道集团涨幅达超61%。股价从0.019港元/股,涨至0.029港元/股。不过即便如此,正道集团也只是个市值不过5.9亿港元,日成交额不超过一千万港元的“仙股”。

也有产业人士分析,仰融在遁走国外后的三次未成形的合作,给牵手并注资高合的交易留下些许不确定性。他们二者之间的联合,能否真的带着高合起死回生,仍有不确定性。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宣布停工停产后,有数家产业资本与高合洽谈。2月底丁磊就亲自前往长安汽车,与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不过朱华荣公开表示双方“离谈妥还有很远”;接洽更深入的还有一汽集团,5月初一汽对高合开启尽职调查。

另有知情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去年6月高合与沙特投资部签署的56亿美元的协议依然有效,但先决条件上首先要有国资或大央企共同参与;第二,高合需要打造出自家走量的车型,且对月销量有明确要求。

这意味着,牵手仍不忘“造车梦”的仰融入局,并开启重组计划,仅仅只是丁磊“复活”高合的第一手落子,后续环环相扣的节点不容有失。这对仍风雨飘摇的高合而言,更像是一场豪赌。

经过过去几年高速发展,如今新能源市场已迅速转入竞争激烈的红海期,消费者、投资者也逐渐变得理性,深度整合风暴的来临,加快了行业洗牌出清步伐。如此生死局中,一招棋走错满盘是皆输,自身的任何一项短板,都将成为对手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即便能顺利挺过重组阶段,等待高合的还有如今早已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搅局后颠覆行业的新营销模式,这都是传统汽车业出身的丁磊,必补的一课。

这家豪车新势力品牌,距离“着陆”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