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AI PC渗透率到2028年将达65%,联想和戴尔是最大受益者

硬AI
报告预计,当AI PC的渗透率在2025年达到20%时,PC出货量将加速增长;微软的“Copilot+PC”将成为AI PC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本文作者:李笑寅

来源:硬AI

从苹果M4芯片、高通骁龙X的发布,再到微软推出重磅“Copilot+PC”,AI PC逐渐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摩根士丹利在5月21日发布的研报中预测,AI PC将成为推动PC市场增长的下一个关键因素,预计AI PC的市场渗透率将从今年的2%迅速增长至2028年的65%。

为什么是AI PC?

根据大摩的定义,AI PC(AI个人电脑)是指配备有神经处理单元(NPU)并且至少达到40万亿次每秒(TOPS)性能的个人电脑。

为什么市场需要AI PC?

报告表示,与传统云计算相比,AI PC在边缘计算方面具有运行成本低、低延迟、隐私性和安全性好、可用性强(无需互联网连接)以及个性化空间大等优势。

戴尔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Dell也曾表示,与云计算相比,边缘AI推理的成本效益可提高75%。

基于诸多优势,未来AI工作将越来越多地从云端转移到边缘端。

在我们一季度对美国首席信息官(CIO)的调查中,CIO们普遍认为,未来3年,公有云中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比例将下降5个百分点,而混合环境中的工作负载将增加2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CIO预计,所属企业将在今年从公共云的AI工作负载迁移回来。

报告预计,随着市场对AI PC的认可度提升,预计PC市场出货量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2.62亿台和2.76亿台;AI PC的市场渗透率将从今年的2%迅速增长至2028年的65%,较此前的预期均有所上调,当渗透率在2025年达到20%时,PC出货量将加速增长。

具体针对市场而言,随着今年二季度首批WoA AI PC的推出、微软“Copilot+PC”逐渐普及,大摩预计:PC革命时代即将到来,商用PC市场将是AI PC的最先落地的市场。届时,商用AI PC的用例将主要是生产力工具、产品定价在1000美元以上。

报告提及,由于AI PC对芯片算力的高要求,AMD和英特尔后续推出的新版CPU将是关键所在。

我们预计,AI PC的实质性应用要到2024年下半年、更可能到2025年才能实现,即当英特尔发布其更强大的、可运行40+TOPS的处理器时才会出现。

全球PC更新周期将从2023年的4.8年加快到2024年的4.6年和2025年的4.2年,然后在2026年达到3.8年的峰值。

联想和戴尔是最大受益者

谁将是全球AI PC趋势的最大受益者?

PC应用方面,生产力工具将成为AI PC的首批用例,而微软的“Copilot+PC”将成为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在我们去年第四季度对美国首席信息官(CIO)的调查中,40%的首席信息官预计将在未来12个月内采用 CoPilot,并在未来三年内上升至50%,这将支持未来1-3年内对AI PC的需求。

报告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opilot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反应越来越灵敏、预见性越来越强。最终,AI PC杀手级应用/用例将扩展到内容创作、通信、游戏和更多主流消费应用。

IT硬件方面,大摩认为,联想将成为大中华区硬件市场的首选,戴尔成为美国硬件市场的首选。

联想方面:

在我们覆盖的所有PC原始设备制造商中,联想是1000+美元价位笔记本电脑中销售份额最高的(除苹果外),同时该公司拥有最高的商业风险敞口(约61%),意味着市场业务占比高。

其次,联想的估值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其2026财年的市盈率约为8.8倍,5年平均市盈率约为8.9倍;低于同行戴尔的14.8倍(2026财年)、华硕的12.2倍(2025 财年)、宏碁的16.3倍(2025财年)和其他PC原始设备制造商平均水平(15-20 倍)相比。

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内,联想H100/H200产品的订单量将达到15亿至20亿美元,在2026财年为公司贡献10-15%的销售额增长。

戴尔方面:

戴尔是一家全栈技术提供商,其管理的数据量超过任何其他IT提供商,具有天然的数据优势,未来可能推动该公司估值或盈利上升的因素包括:1)硬件周期转换;2)资本回报加速;3)纳入标普500指数;4)新的生成式AI增长故事。

报告对联想集团(0992.HK)和戴尔(DELL.N)设定了15港元和152美元的目标价,和报告发布时的股价相比,分别有47.35%和4.5%的上升空间。

芯片供应链方面,报告向SK海力士、联发科、台达电子和爱德万测试(Advantest)给予了“超配”评级。

报告还补充道,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可能也将受益,包括CPU、NB ODM、PCB、基板、热解决方案、电源供应、内存、摄像头模块、显示技术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