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全球70%清洁氢项目或搁浅

氢气的诱惑力显而易见,当通过纯氧助燃时会产生水蒸气而不是二氧化碳,这让它成为能源转型议题下清洁能源家族中炙手可热的一员。

氢气是降低钢铁厂和化工厂等工业设施对环境影响的最有前途的燃料之一,但全球清洁氢项目(指不燃烧化石能源制备的绿氢)的进展似乎不如预期。

最新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在支持性政策和成熟的项目渠道的推动下,虽然清洁氢气供应将增加30倍,达到每年1640万吨,然而大多数项目会被搁置或推迟,迄今为止宣布的1600个项目中只有30%能够真正实现。

“绝大多数项目目前不具备成功并做出‘最终投资决策’所需的条件。”报告的主要作者 Adithya Bhashyam分析称。

媒体分析认为,由于氢能议程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美国、欧洲、中国将毫无悬念地成为未来清洁氢供应的三巨头,剩下由其他地区分享的20%的供应份额会明显落后于其早先展现的雄心。

巨大的差距

在水电解的情况下,电解槽使用电流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所以电解槽项目可以视作氢气工业关键性的“元项目”。

Bhashyam表示,60%的电解项目仍处于规划的早期阶段,还没有进行详细的工程研究,依赖于政策的实施才能向前推进。

据悉,政府电解部署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总计为114吉瓦,如果加上欧盟国内生产10吨氢气的目标,那就意味着又需要增加120吉瓦。“我们认为在电解能力方面,包括欧盟在内,将无法达到目标的50%,雄心壮志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Bhashyam解释道。

氢能项目能否推行强烈依赖于政府态度。今年2月,西班牙两家大型绿色氢能项目开发商BP和 EDP宣布仍在等待国家政府提供承诺的补助金,在补助金到位后才能启动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另据报道,BP 也暂缓了实施其价值 21.5 亿美元的HyVal项目,直至马德里最终确定可以强制使用和定义绿色氢气的关键法规。

成本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加拿大天然气巨头Atco表示,尽管得到了政府可再生能源机构的大力资金支持,但该公司已取消在澳大利亚首批商业规模绿色氢能项目之一的计划,并且还搁置了新南威尔士州拟议的抽水蓄能项目。

Atco原本计划在西澳大利亚Bright Energy的180MW Warradarge风电场旁边建造一座10MW绿色氢电解器,为该工厂提供可再生能源,每年生产4.3吨绿色氢气。这是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 2021 年选定的三个绿色氢项目之一,共获得超过1.03 亿美元的资助,当时该署称其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氢电解项目之一。

国际能源署报告还发现,各国政府已做出一些努力来增加氢气供应,但在鼓励氢气需求方面进展缓慢。该报告发现氢气产量目标为3500万吨,但创造需求的目标仅为1400万吨。

美国能源部此前发布的《清洁氢战略和路线图》报告也指出了类似的脱节现象。当时美国宣布的每年约1200万吨清洁氢生产能力中,只有约10%做出了最终投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长期承购协议。

媒体追踪了4700万公吨的氢气生产能力,仅有150万吨的项目已经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或已投入生产。截至去年底,只有790万吨清洁氢气生产已确定潜在买家。其中,具有约束力的合同仅占13%,即每年100万吨。

中国的表现

虽然氢能的未来还有包括成本在内的诸多变数,一场引领世界向绿氢转变的竞赛正在进行中,主要发达国家都出台了氢能发展战略,中国也将绿氢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

媒体预测认为,到2030年,美国将成为最大的低碳氢生产地区,占2030年供应量的37%。这是因为有大量蓝氢储备项目处于后期规划阶段,且慷慨的税收抵免使许多项目具有经济性。

欧洲的供应量将占全球的24%。通过补贴和配额提供的强劲政策支持意味着,欧洲已规划供应量中的近四分之三已完成最终投资决定(FID)或处于后期规划阶段,因此很可能即将投运。其中,英国、荷兰和伊比利亚半岛的氢产量最多。

中国大陆则在全球供应量中排名第三,占供应量的19%。

2022年3月中国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战略(2021-2035 年)》,其中概述了中国 2035 年氢能产业的愿景。《国家规划》在战略上将氢能定位为:(1)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现中国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3)中国未来产业的关键新兴产业和发展方向。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氢能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实际上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一个国家战略和多个区域战略组成。

在中国34个地区中,有18个地区独立出台了各自的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概述了各省五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其他地区则将氢能纳入了更广泛的产业战略中。

地方政策和行业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战略》的保守目标。到2025年,各地区可再生氢能的累计目标将超过110至120万吨,是全国目标的5至12倍。例如,内蒙古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氢能产量达到48万吨,是全国目标的两倍多。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可再生氢能项目的开发。在内蒙古,现有 50 个项目中有 32 个由国有企业牵头,另外 6 个项目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合作。相比之下,私营企业仅负责 12 个项目。这种模式表明,中国推进可再生氢能发展的方式是以国家为主导促进市场发展。

根据中石化发布的2024年《中国能源展望2060》报告,2035年将成为中国绿色氢能的转折点,成本最终下降,碳排放惩罚增加,到那时绿色氢能将取代四分之一以上的化石氢能供应。

「0碳未来 · ESG创新实践榜」第三届招募开启!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参与: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