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公司轩竹生物单飞失败 四环医药还要“负重前行”

减负失败?

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日前,四环医药(0460.HK)宣布旗下创新药子公司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轩竹生物”)撤回科创板IPO申报材料。

与2022年以第五套上市标准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IPO时“0营收”的窘境相比,轩竹生物的部分药品已经实现商业化。

2023年6月,轩竹生物旗下的1类创新药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已经获批上市,并于上市当年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即便已有正向的资金流入,但四环医药依旧以“资本市场的市场环境等因素”为由主动终止了分拆轩竹生物上市的计划。

信风(ID:TradeWind01)向四环医药求证轩竹生物此后是否仍有其他上市计划,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轩竹生物的败北,或给四环医药带来一定的压力。

一直以来,主攻医美业务的四环医药,主要从代理Hugel公司的肉毒毒素“乐提葆”等医美产品以及发展仿制药业务斩获规模化的收入。

正因如此,四环医药一直希望通过发展创新药和医美实现转型,打开业绩空间。

然而创新药业务的研发过于“费钱”。

四环医药原本计划通过分拆减轻负担,但如今伴随着轩竹生物单飞失败后,其“减负”之路困难重重。

又一家“第五套”败北

2022年9月,轩竹生物的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的受理,彼时其由于未有创新药品上市,报告期内始终没有收入来源,因此便以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上市。

“第五套上市标准”仅对市值和研发进展提出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经历半年的问询后,轩竹生物便迎来上市委的审议,但却遭到了暂缓审议。

至此之后,轩竹生物的IPO便陷入了停滞,直至此次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

“基于轩竹生物自身业务发展及战略规划考虑,并经审慎研究当前资本市场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董事会及轩竹生物已决定撤回轩竹生物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之申请,并且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接纳轩竹生物主动提出的该等撤回申请。”四环医药表示。

轩竹生物并不是孤例。

从外部环境情况来看,以第五套标准申报IPO的企业确实陷入了上市难产的境地,

信风(ID:TradeWind01)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27日包括轩竹生物在内合计已有7家第五套标准公司的科创板IPO终止。

还有部分企业甚至已经斩获注册批文,但直至批文失效都未能上市——2023年4月25日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证监会的注册,有效期为12个月,但直至如今其仍未发行。

不过仍有企业选择等待。

据信风(ID:TradeWind01)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计不少于8家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正处于问询/提交注册的阶段。

不过从轩竹生物自身的情况来看,其核心管线安奈拉唑钠肠溶片的商业化前景确实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

作为质子泵抑制剂(下称“PPI”),2023年6月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被药监局获批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于上市当年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开始创造收入。

轩竹生物母公司四环医药认为,2021年中国消化性溃疡患者人数已达到7000多万人,相对应的PPI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因此具备优异的临床表现的安奈拉唑钠肠溶片未来商业价值巨大。

这或许只是一半的事实。

尽管市场规模广阔,但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与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功效相近的PPI类药物已经被陆续纳入集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市面上已有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普拉唑和安奈拉唑钠合计不少于7款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PPI类药物,

除了艾普拉唑和安奈拉唑钠,目前其余5款PPI药物已被纳入集采。

手握艾普拉唑的丽珠集团(00513.SZ)亦指出,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医疗机构更偏向于使用集采药品。

“对于PPI类产品,医院端对集采品种使用的优先度相对较高,所以对艾普拉唑片剂影响比较大,后续公司将通过加强医院覆盖等措施进行以量补价。”丽珠集团指出。

正因如此,安奈拉唑钠肠溶片的商业前景能否兑现,仍是未知数。

手握2家创新药公司

前景未明之下,轩竹生物还遇到了分拆上市审核环境的变化,这或许是其此番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的原因之一。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强调要从严监管分拆上市,这或许都降低了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沪深上市的热情。

此番轩竹生物单飞失败,对于四环医药来说压力突增。

核心压力指向了资金。

此前,四环医药计划分拆轩竹生物至科创板上市后,由后者所负责的创新药业务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供血。

“本次分拆将有助于令轩竹生物进一步成为独立创新药研发平台公司,并可直接进入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从而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并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四环医药指出:“本集团也可以将公司的现有资金与资源专注于培育和发展高增长的医美业务及其他新业务。”

根据原定计划,轩竹生物的科创板IPO拟募资金额为24.70亿元,投向“创新药研发”、“总部及创新药产业化”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目前仅初步实现产品商业化的轩竹生物整体业绩规模有限。

2023年,四环医药旗下的创新药板块收入约为0.12亿元。同期其研发支出仍达到5.78亿元。

不仅如此,目前轩竹生物还在推进HER2双抗ADC药物XZP-KM501、DNA-PK抑制剂XZP-6877、CD80融合蛋白药物XZP-KM602等多款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

如此一来,轩竹生物的发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现金,或仍需要母公司四环医药提供更多支持。

信风(ID:TradeWind01)向四环医药求证轩竹生物此后是否仍有前往其他市场上市的计划,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不仅如此,随着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的难度愈来愈高后,四环医药企图通过资本市场培育创新药业务发展的如意算盘或许正在落空。

除了轩竹生物,四环医药旗下另一个负责创新药业务的子公司系吉林惠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惠升生物”),也在推进多管线药物的研发。

惠升生物主要负责糖尿病领域的药物开发,目前已有多款胰岛素获批上市,正在推进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片等用于减重降糖的临床研发。

持续加码不同赛道的创新药研发,都给四环医药带来更多压力。

2023年,四环医药的净亏损为0.54亿元,主因正是研发支出的消耗。

“本年度亏损主要是本集团医美业务及仿制药业务分部经营的盈利,以及本集团创新药业务分部(主要是轩竹生物和惠升生物)每年可观的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所致。”四环医药指出。

创新药业务的发展需要时间,短期内四环医药或许还是要指望主业仿制药和医美。

目前来看,四环医药的仿制药业务受到集采降价的冲击,表现并不理想,2023年创收13.99亿元,同比下滑了29%。

不过四环医药旗下涵盖代理Hugel公司的肉毒毒素“乐提葆”等各类产品的医美业务增长显著,2023年创收4.50亿元,同比增长了200.3%。

“主要由于伴随国内疫情管控的全面放开以及消费需求的逐步回暖,本集团旗下医美平台渼颜空间通过渠道库存的清理、与多家医美机构实现战略合作以及大力推广营销战略3.0版本升级所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成功实现了医美销售收入的大幅回升。”四环医药表示。

但四环医药的核心产品乐提葆正在迎来新对手。爱美客(300896.SZ)旗下的A型肉毒毒素、重庆誉颜制药有限公司的重组A型肉毒毒素均进入上市申报阶段。

这意味着,原本我国只有乐提葆、衡力、保妥适和吉适4款肉毒毒素产品的竞争格局将被打破。

四环医药依旧面临重重挑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