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AI转型:从“硬件-软件-服务”变成“硬件-AI-云”,更多语音控制、更快升级

“苹果将不再被视为 AI 行业的落后者”,Siri的改善是最大卖点之一。

作为科技年历中的重头戏,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一直备受瞩目。市场预计,在即将到来的WWDC 2024上,苹果将发布多个AI服务及功能。

媒体分析称,AI时代,AI的目标是自动完成任务,而非通过应用来操作。这一背景下,苹果需要完成从“硬件-软件-服务”到“硬件-AI-云”模式的转变,而即将推出的iPhone 16系列或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分析称,WWDC 结束后,苹果将不再被视为 AI 行业的落后者。AI将在苹果主要的应用中无所不在,苹果的用户界面设计优势将充分展现,Siri的改善是最大卖点之一。

展望未来,苹果公司当前种种AI探索,与其说是针对其当前的设备,不如说是在为下一波人工智能密集型设备“铺路”——这些设备,最终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

从“硬件-软件-服务”到“硬件-AI-云”模式

苹果设备的成功秘诀,在于其高品质“硬件-软件-服务”。多年市场耕耘之下,苹果用户习惯于将大多数软件安装在设备上,这促使消费者更有意向为更高的内存和存储支付额外的费用,而非为云服务付费。

然而,在AI时代,AI的目标是自动完成任务,而非通过应用来操作。这一背景下,苹果赖以成名的“硬件-软件-服务”策略需要发生改变,且ios系统每年一次的大版本升级速度不足以跟上竞争对手的步伐。

问题在于,应该如何改变?

媒体分析称,尽管目前以AI为先导的硬件产品,如Humane Ai Pin和Rabbit R1,大多未能成功。但科技行业似乎正处于革命的前夜——传统智能手机的终结似乎已不远,AI密集型设备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重大趋势。

这一背景下,苹果需要从“硬件-软件-服务”模式转变为“硬件-AI-云”模式。即将推出的iPhone 16系列就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一步。

媒体预计,即将推出的 iPhone 16系列每款手机都将支持苹果全新的 AI功能套件,这些功能将部分通过云服务实现。而对于目前的iPhone 15 系列,用户需要 Pro 版本才能充分利用AI功能。因此,如果这些新服务能吸引消费者,将极大促进iPhone的销售,引发一新轮“超级升级周期”。

不过,郭明錤对此持怀疑态度:

长期来看,正向看待Apple对AI的投资有助于硬体换机潮与服务业务,但短期内可能不容易看到AI对营收与利润有显著帮助。

“苹果将不再被视为 AI 行业的落后者”,Siri的改善是最大卖点之一

市场预计,WWDC上发布的各项功能,将为苹果产品线注入新活力。

媒体分析称,iPhone、iPad和Mac用户将享受到能够简化日常任务并主动推送相关信息的功能升级,但苹果的AI革新不止步于现有产品——未来的设备将更优化语音控制功能,并能在用户需要时主动提供信息,避免用户长时间凝视充斥着应用的屏幕,更精准、更智能、复杂版本的Siri,将极大提升语音控制操作体验。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分析称,苹果或推出以下类型AI服务:

1) Siri体验显著改善

2) AI强化应用(翻译、搜寻、照片编辑、文书处理等)

3) 整合如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以强化网络搜索服务

4) 整合应用内的聊天机器人/AI(使用应用时无需切换到浏览器便可使用AI)。

郭明錤总结道,WWDC 结束后,苹果将不再被视为 AI 行业的落后者。AI 将在苹果主要的应用中无所不在,苹果的用户界面设计优势将充分展现,Siri 的改善是最大卖点之一。

下一波人工智能密集型设备,取代智能手机?

未来,AI将推动具有潜在行业变革性的硬件发展,如家庭机器人、增强现实眼镜、配备智能和摄像头的AirPods等产品。同时,还将出现新的服务类别,如AI健康教练、非侵入式血糖监测设备等。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一直在研发一款类似亚马逊Astro的机器人,能够在家中移动并协助处理家务,公司高层甚至讨论了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可能性。而像人类一样移动或绕过障碍物的任何设备,都需要以先进的AI引擎为核心。

此外,Vision Pro已经利用AI处理部分功能,如理解外部环境。分析称,这类技术可能为AR眼镜或配备摄像头的AirPods铺平道路。这些设备将能够感知周围世界,通过视觉或听觉向用户提供信息。新的健康功能,如AI教练和非侵入式血糖监测,也将大量依赖AI处理。

展望未来,苹果当前种种AI探索,与其说是针对其当前的设备,不如说是在为下一波人工智能密集型设备“铺路”——这些设备,最终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

不过,苹果需要加快其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AI的基石)的研发,并赶上竞争对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它就有可能进一步落后——不仅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而且在其核心业务——设备制造领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