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可转债崩盘,发生了什么?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下跌不在于“出库”,甚至不在于“风险”。问题更多在于交易层面,何时能积聚更多的左侧资金并成功过渡至右侧。

 

低价券怎么了?如果说6月初主要是小微盘品种的退市风险,后来是一些评级下调的品种,到本周,已经轮到了风险很低的品种。如果说对此前的三房、山鹰等,在投资者中颇具争议性,但本周已经轮到了隆基——这是一个可以作为质押券的AAA品种。

图表1:债底溢价率:平价80元以内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投资者当然仍有讨论个券的风险和资质,但我们认为,矛盾显然不在此。投资者容易看到,一些本没有问题的品种,当日内临时出现调整时,也不会出现多少坚定的买盘——下跌即流动性不足,上季度提到的“S弯”成为了普遍现实情况。何以至此?我们认为:

1、下跌不在于“出库”,甚至不在于“风险”。不难发现,近期的卖出行为不符合公募基金出库的行为特征。同时,多个品种都出现了转债跌幅大于正股的情况,显然不是“正股基本面有变化”的情景;

2、流动性不足,尤其左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于,当下投资者承担风险的动机与激励不足,相比之下回避风险责任的必要性更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左侧”的深度。可喜的是,在当周的调整中,与此前不同的是,天23、隆22这些“机构券”调整时,形成了较大量的交易。

图表2:隆22转债走势与交易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以前的类似情况是如何走出的?历史上最接近的情况可能是3年以前,在2021年初的情景。投资者可能印象更深的是当时永煤事件后,转债中鸿达等个券风险暴露。但当时更大的背景是,以茅指数为代表的白马股持续大幅领先小盘股(当时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国证2000),二者展示出完全不同的趋势。前者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交易关注,投资者关于“退市”的关注,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市场走出那段低迷的方式,也并非业务和信用层面有何改善,而是小盘快速回暖(伴随茅指数、大盘风格见顶),市场风险偏好随之有所起色。实际上,本轮有很多相似之处,相比于资质改善,更关键的是交易信号的产生。个券同理,经营上的改善,显然不及扭转盘面流动性来的关键,这方面近期的广汇是一个有启发性的案例。

图表3:2020年末至2021年:转债低价指数、国证2000与茅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因此,我们认为,近期多数突发调整的个券,或并不存在较大的退市、兑付风险,有的甚至可以认为风险很低,我们此前的退市风险模型仍可适用于当下的个券。

当前矛盾也不在此,而是左侧资金的稀缺。即问题更多在于交易层面,何时能积聚更多的左侧资金并成功过渡至右侧——经验上,这样形成的右侧,也会发展得比较快。

就右侧的判别而言,我们提供一个观察点:创成长指数。技术上观察,这个指数近期走势较为顺利,似有成为阻力小的一个方向,至少在那些情绪较好的交易日,其能走出较大的波幅。投资者容易误解其编制方式,该指数在创业板中,做了必要的剔除后,依据成长因子(最新季度的收入、利润与EBITDA的同比增长)和动量因子(1年维度为主)筛选。我们认为这恰好符合了当下市场的偏好:1、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增速既识别了成长性,也排除了股东层面消极对待上市平台的公司;2、动量因子避免了更大的筹码阻力。如果该指数能够形成趋势,甚至能带动如中证2000等小盘指数,有望缓解市场焦虑,形成更多跟进资金。

图表4:创成长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相比之下,近期高价品种反而成为了“规避风险”的部分。转债自然亦可进行类似筛选——实际情况看,也确实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趋势更好的品种,以下我们暂不对板块、规模筛选,仅展示因子情况(成长因子未做行业中性)。

图表5:转债对应因子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

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转债企业半年报业绩超预期调整。

本文来源: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ID:FICC_CICC)本文摘自:2024年6月21日已经发布的左侧的稀缺性》【中金固收·可转债】左侧的稀缺性 杨冰  分析员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5120002 SFC CE Ref:BOM868 罗 凡 分析员 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2070003 SFC CE Ref:BUL744 陈健恒  分析员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1030011 SFC CE Ref:BBM220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