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接连讨债新三板公司:连续“欠费者”遭解约式出清

优胜劣汰

7月20日,新三板公司ST电康能(833966.NQ)发布公告称中信建投拟单方与解除持续督导协议。

原因则指向了ST电康能已经2年未按照约定向中信建投支付持续督导的费用。

这已不是孤例。

据信风(ID:TradeWind01)不完全统计,仅今年7月就有10家公司遭遇主办券商单方解约,原因均指向了公司连续多年未支付持续督导的费用。

事实上,这正是2020年12月股转系统修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和挂牌公司解除持续督导协议业务指南》(下称“业务指南”)时,所赋予的主办券商的权利。

目的正是为了提高挂牌公司的质量,逼退和淘汰基本面欠佳的公司。

事实上,新三板有进有退的现状,正是当下资本市场改革目标的缩影。

在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和严把入口关等措施下,一方面IPO标准不断提升,而预期退市股也在持续增;但另一方面,市场正常的融资上市机制也并未受到影响,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正在得到进一步提升。

单方解约

中信建投此番与ST电康能拟单方解除持续督导协议,主因指向了持续督导费。

ST电康能已经累计2年未按照约定向中信建投支付持续督导的费用。

“主办券商仍将积极与国电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及时披露后续单方解除持续督导协议的情况及相关进展。”中信建投指出。

这不是孤例。

信风(ID:TradeWind01)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7月就有10家公司遭到券商单方面解除持续督导协议,原因均指向了公司连续多年未支付持续督导的费用。

更有甚者已经连续7年未向券商支付持续督导的费用。

日前,主办券东吴证券单方面宣布与新三板公司ST亚玫(839567.NQ)解除督导,原因在于后者连续7年未支付督导费,合计欠费达95万元。

ST亚玫亦承认,经营困难导致无力支付款项。

信风(ID:TradeWind01)据Wind数据统计,在今年7月遭遇券商单方面解约的10家公司中,除了青狮文化(833218.NQ)、菲达阀门(831477.NQ),其余8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这10家公司基本已经处于摘牌边缘。

不过也有公司最终与主办券商“和解”。

今年5月,作为主办券商的光大证券由于中惠旅(834260.NQ)累计3年未向其支付完整支付持续督导费用,便向中惠旅发出了单方解约的催告函。

经过近2个月的拉锯战后,中惠旅才向光大证券补足了持续督导费用。

券商单方解除督导,确实给新三板公司带来摘牌的风险——券商单方解除持续督导后,若3个月内没有其他主办券商承接,则该新三板公司将终止挂牌。

这是2020年12月股转系统修订业务指南时新增的要求。股转系统的初衷正是为了提升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质量。

“持续完善以主办券商事前审查为基础的持续督导制度和单方解除持续督导的市场化遴选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促进挂牌公司质量提升。”股转系统指出。

对于正常经营的公司来说,督导费用并不算高,年收费在15万到20万之间。

这意味着,无法支付该费用的公司经营往往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有进有出”的常态化

事实上,股转系统还给未支付持续督导费的新三板公司留出一定的时间。

根据《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工作指引》,主办券商若单方解除督导,需满足挂牌公司累计2年未缴款,且第2年缴费期满之日起经主办券商书面催告3次后仍未足额缴纳,且距离首次催告之日已达3个月等细化要求。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新三板公司未能缴纳持续督导费用。

信风(ID:TradeWind01)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迄今已有超280家公司被主办券商单方解除持续督导协议,其中超185家公司已从新三板摘牌。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新三板的挂牌热情,原因在于北交所机制的吸引。

据股转系统统计,2023年共有326家公司新增挂牌,同比增加两成。

事实上,加大优质企业供应,完成对业绩表现欠佳公司的出清,如此“有进有出”的常态化,正在成为当下资本市场改革的缩影。

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以及IPO标准的提高,如此方式正在A股市场得到应用。

一方面,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强调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

此后,沪深交易所出台了一系列退市规则,完善了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和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经营不善、无法持续经营的公司进行退市处理,以此提高整体上市公司的质量。

7月25日,*ST深天(000023.SZ)发布公告称由于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均低于 3 亿元,其将被实施退市。这也是A股市场首只市值退市股。

导致*ST深天股价一路走低的主因正是其经营不善,且实控人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

7月23日,*ST保力则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交易类退市标准,已被正式实施退市。

另一方面,尽管IPO审核节奏有所放缓,但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也仍在照常运转。

今年6月沪深市场受理了2单IPO项目;今年1月至7月25日合计还有38家公司顺利登陆沪深市场,IPO募集金额达到331.40亿元。

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计将有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同时也会有更多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被及时淘汰,而“进出有序”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常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