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险如何“卷土重来”

注销不足4个月的主体,已重回市场。

特斯拉(TSLA)保险正在“杀回”中国市场。

天眼查显示,特斯拉保险经纪(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特斯拉保险经纪中国”)正式于7月30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

该主体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保险经纪业务,营业期限为30年。

这距离特斯拉注销内地此前设立的保险经纪公司,仅过去不到4个月。

2020年,特斯拉汽车香港在内地市场设立全资子公司特斯拉保险经纪,主营保险经纪业务;但该公司始终未获监管批复,已于今年4月注销。

和此前相比,特斯拉保险业务新布局有两点变化:一是名称中加入“(中国)”,二是企业类型由港台法人独资变为外资独资,股东由特斯拉汽车香港变为特斯拉保险服务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特斯拉在华动作密集。

4月,马斯克亲赴中国,特斯拉获数据安全“绿牌”。

7月初,特斯拉保险经纪中国出现在市场监管总府发布的企业名称申报公告中,后正式成立。

新主体蓄势待发,特斯拉在华的车险业务将以怎样方式展开,又将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市场正在等待答案。

一个回马枪?

注销不足4个月的主体,已重回市场。

企查查显示,特斯拉汽车香港曾于2020年8月设立全资子公司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用于内地的保险经纪业务开展。

先前注册地位于“超级工厂”所在地上海临港、注册资本5000万元特斯拉保险经纪阵容可谓“豪华”。

高管方面,最初拟定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均为时任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2023年9月,变更为当前的特斯拉中国区总裁王昊。

依照“先照后证”原则,特斯拉保险经纪完成注册后,其保险经纪业务仍须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批复后才可展业。

这一批复迟迟未至。

2018年起,监管收紧保险中介牌照发放,直至2023年11月才“开闸”核准宝马(中国)保险经纪、安顾方胜保险经纪2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开业。

久候无果之下,此前的特斯拉保险经纪于今年4月正式注销。

但特斯拉并没有因此放弃中国市场这一“蓝海”。

马斯克年初在社交平台上强调,将积极推进特斯拉自动驾驶FSD(FullSelf-Driving)在华落地。

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他再次强调“我们计划将FSD作为受监管的自治系统发布到任何我们可以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市场,包括中国。”

4月底,马斯克开启访华之旅。

随后,特斯拉获数据安全“绿牌”,成为国内首家符合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4项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的外资企业。

次日,特斯拉又与百度达成协议,可使用百度在中国公共道路上收集数据的地图牌照。

FSD落地中国的可行性进一步增加。

7月底,特斯拉保险经纪中国已注册成立。

其保险经纪业务经营资质,仍有待金融监管部门批复。

智驾的UBI革命

尽管特斯拉的中国保险路仍未开启,但其在美国踏足保险领域已有8年之久。

与我国当下的窘境相似,彼时美国的新能源车险也陷入了“车主叫贵、险企叫亏”的尴尬境地。

上线自营保险产品时,时任特斯拉首席财务官柯克霍恩在2021年三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高昂的保费已遭遇诸多埋怨。

“客户们抱怨保险价格太高,降低了特斯拉的可负担性。”柯克霍恩表示,“我们的使命是让更多人买得起产品。”

但保险行业仍觉得特斯拉保费偏低。

据路透社报道,2015年至2016年,美国非营利性保险研究机构Highway Loss Data Institute指出,特斯拉的碰撞与财产损失索赔频率远高于传统大型豪华车。

基于此,美国保险公司AAA-The Auto Club Group曾在2017年表示将提高特斯拉保险费率,提高比例或至30%。

为防止高昂的保费拉低销量,特斯拉只能在抗议同时,加紧筹备自营的低价保险业务。

2016年,特斯拉首个保险项目Insure My Tesla在澳大利亚与中国香港试水,并于次年扩展至北美;3年后,特斯拉推出“匿名车队”,通过数据建模直接评估客户与车辆的风险,提供降幅达20%至30%的价格。

2021年,特斯拉发布自营的UBI(Usage Based Insurance 基于使用量定价的保险)车险;截至今年2月末,该业务已在美国12个州运营。

相较参考出险数据制定保费的做法,UBI模式能根据车辆、驾驶员和路况等信息,个性化厘定保险费率,实现精准定价。

新能源车险出现后,因车企在数据收集上有天然优势,可通过车辆本身所搭载的各类传感器与安全评分系统直接收集驾驶行为和行驶里程数据,在筛选投保人和制定保费的阶段更精准地进行风控。

新技术下,UBI作为曾被边缘化的定价模式重新焕发生机。

当下特斯拉的UBI有2个特征:一是采用订阅模式,按月付费,定价实时调整;二是车主订阅UBI的前提是订阅自动驾驶FSD。

特斯拉在官网中表示,实时保险将参考驾驶方式与频率计算每月保费。

例如,定价模型会参考驾驶安全程度。

特斯拉官网显示,“实时保险使用Beta(驾驶安全评分标准)量化驾驶安全程度。保费基于过去 30天每日安全评分的英里加权平均值,评分越高、保费越低。”

Beta由车辆感应器与Autopilot结合评估,影响因素有碰撞警告、紧急刹车、激烈转向、不安全跟车、超速、深夜驾驶、强制自动驾驶脱离与未扣安全带驾驶等。

技术加持下,特斯拉的保险之路应是水到渠成。

最真实的一手数据可辅助其UBI模式实现精准定价,压降保费,进而提升汽车竞争力;汽车销售的带动下,其保险营业有了具体场景,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马斯克曾预估,集团保险业务未来估值或将达到汽车业务收入的30-40%。

2022年,特斯拉保费收入约3亿美元,且每季度增幅均在20%左右。

北美“摸石头”坎坷

看似闭环的解决方案和快速的增长背后,特斯拉车险落地时却遇到诸多现实问题。

一是业务增长同时,特斯拉车险面临着较高的成本负担。

2023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保险子公司Tesla Property & Casualty在最先开展业务的德克萨斯州综合成本率高达146%;另一家保险子公司Tesla General Insurance 同期承保综合成本率为121%。

车险是规模效应显著的险种。

即便有了理想的UBI定价模型,如若不能持续提升渗透率、发挥规模效应,特斯拉车险最终也难以走向盈利。

二是特斯拉车险旨在压缩成本的打法,导致低效的服务体验备受诟病。

由于缩减经费、人手不足,常有特斯拉车险客户需要等待数周乃至数月才能获得赔偿。

据路透社报道援引的数据,2022年初特斯拉保险在加州承保车辆超过5万台,但仅配备十多名理赔师。

此外,特斯拉作为主机厂更擅长汽车修理,对于人伤案件可能处理经验不足,该部分缺位也极易引发投诉。

三是特斯拉看似透明、科学的定价标准仍然面临诸多质疑。

路透社报道亦指出,特斯拉存在通过操纵控制车载估算的算法系统性夸大车辆续航里程、进而提高保费的行为,曾引发联邦调查与多起集体诉讼。

但如果保险业务无法为其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甚至使特斯拉口碑不升反降,那特斯拉车险似乎也失去了其最初的作用。

特斯拉车险目前所遭遇的问题,此前亦被部分业内人士预判。

凯捷保险全球行业负责人亚当·丹宁格就曾评价,特斯拉车险可能会损失惨重。

丹宁格表示,“科技公司认为技术是最难的部分,认为保险是古老、落后的行业。但当他们意识到保险的复杂性时,很难不赔光。”

巴菲特也曾表示,特斯拉自营车险不明智。

“开车方式、刹车力度、转弯速度都很重要,我不怀疑数据的价值,但汽车公司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巴菲特曾表示,“汽车公司进军保险业的成功率可能与保险公司进军汽车业的成功率一样高。”

车车科技CEO 张磊则对华尔街见闻·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险企在车企试图染指车险的攻势中,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险企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精算经验与人才,在风险管理上有成熟体系与方法,同时有服务网络与理赔团队能提供及时、专业的服务与支持。”张磊表示。

动机与挑战

当下特斯拉车险的最大目标之一,或许指向了通过压缩保险成本的方式,以促进新车销售。

毕竟在北美涉足车险时,路透社就曾指出,特斯拉自营保险的最大动力,是为了防止潜在客户因高昂的保险报价放弃购车。

但将战场从北美拓展至中国内地,特斯拉车险业务也会面临更大挑战。

当下,我国新能源车险市场与北美有诸多相似,尤其在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车主叫贵、险企叫亏”的窘境普遍存在。

但对特斯拉而言,北美展现的优势恐怕难以在中国市场复刻。

一是特斯拉汽车业务在北美展现出的强悍竞争力难以在内地市场完全复制。

在中国造车新势力喷涌而出的竞赛下,特斯拉在国内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更激烈的竞争格局。

特斯拉车险入局之初仍然有赖于汽车业务带动,若缺少足够的新车销售基数打底,保费就难成规模。

二是特斯拉在华所筹的车险业务仍局限于经纪环节,定价能力的缺失,这让北美市场大杀四方的UBI模式难以落地生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华尔街见闻·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主机厂做保险最大的优势是造车与保险协同,为了少赔,车得安全,车安全了,保险费率就下降。

但这一切前提仍是定价权。

除非进一步拿下财险牌照,否则特斯拉擅长的UBI定价也只能成为无本之木。

但当下对于车企的财险牌照供给仍然从紧,监管已超2年未批复新的财险公司成立。

我国新能源车企中,仅有比亚迪(002594.SZ)通过易安财险重组接手,成为了唯一拿下财险牌照的主机厂。

近年来财险公司股权价格虽有回落,但各平台所售股权比例普遍较小,难有控股股权转让。

王国军表示,“如果特斯拉仅仅拿到的保险经纪牌照,其效果将远不如财险牌照。”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认为,经纪业务可能只是特斯拉在华车险布局的一个开始,未来不排除酝酿更多动作的可能。

入局保险市场之初,特斯拉也只是与保险公司合作,作为分销商向客户提供产品。

由于缺乏承保牌照,特斯拉曾在2016年与香港的AXA General Insurance和澳大利亚的QBE等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名为Insure My Tesla的保险套餐。

从过往经验看,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过程中,特斯拉亦能一定程度参与话事,也可通过调节销售成本降低客户保费支出,增强汽车产品的吸引力。

最终采用何种发生搅局境内车险行业,目前仍无定论,但在新车销售本就激烈内卷的内地,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